分享

田野裏的最美守望者
開原新聞網  2019-04-18 13:50:19

  他,不是醫生,每年卻開出不計其數的“藥方”,精準治療農作物的疑難雜症;

  他,不是老師,每年卻頻頻站上田間地頭的“講臺”,無私地為農民傳經送寶;

  他,不是學者,卻筆耕不輟發表論文40多篇,是農業領域當仁不讓的“權威”。他,就是遼寧省開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孫滿柱。

  30年風霜雪雨,30年清貧堅守,30年克己盡責,孫滿柱用默默奉獻實現了他“為農民服務,徹底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錚錚誓言。在開原農民眼中,他是“最美”的人,而孫滿柱卻説,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層農技員,守望農民辛勤耕耘的土地沃野千里是他一生的榮耀。

  默默服務“三農”30載,開原農民説他美在心靈。

  1964年,孫滿柱出生在開原市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從少年時代起,他就跟隨父親和兄長在田埂上勞作,對腳下的這片黑土地情有獨鍾。1987年,從遼寧省熊岳農業專科學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開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這一幹就是整整30年。

  從工作第一天起,孫滿柱每天都要騎著自行車下鄉,他的書包裏永遠裝著三樣東西:一包乾糧,一支圓珠筆,一本植物圖冊。不到半年時間,田間裏所有農作物甚至各類雜草他都瞭如指掌,一眼就能辨認出來。 30年來,孫滿柱行走在田野、紮根在田野,他與大地為伴、與莊稼結緣、與農民為友,為研究和推廣農業技術不遺餘力。他説,“我是貧苦農民的兒子,是黨和國家培養我成了村裏的文化人,我要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農民服務,徹底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一忙起來十幾天回不了家,家裏人對他抱怨滿腹;為了不耽誤給農民傳授技術,他沒有見到老父親的最後一面……多年來,對家庭的虧欠時常令他深陷自責,但孫滿柱説他又是幸運的,這份幸運來自農民的信任,這份信任幸福了農民,也幸福著他自己。

  不遺餘力推廣農技,開原農民説他美在行動。

  孫滿柱曾在他的筆記本上寫道:“僅有好技術還不夠,只有依靠農技推廣,才能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産力。”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原市的水稻栽培技術還比較落後。為了引進水稻拋秧栽培技術,孫滿柱三次北上吉林通化、延邊,考察、學習水稻拋秧栽培技術。經過幾年的示範推廣,開原市應用拋秧栽培技術的水田由最初的3畝迅速發展到30多萬畝,平均畝增收節支200元以上。

  2013年,遼寧省全面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開原市全面實行水稻工廠化育秧。為了把這項技術推廣到位,孫滿柱天天往農民家裏跑,手把手教授農民配製營養土、育苗、練苗、追肥等關鍵技術。

  為了讓更多農民掌握最新的農業技術,孫滿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農民進行培訓,田間地頭有他的足跡,培訓講堂有他的身影。近年來,他發放農業科技資料20余萬份,完成農民職業技能培訓2000多人次、引導性培訓3000多人次,培訓農民5萬餘人次。在他的帶動下,開原市農業科技入戶率明顯提高,農民科技種田水準顯著增強,通過農業科技推廣年創社會效益5000多萬元,促人均增收百元以上。

  身許“三農”,不忘初心。30年來,孫滿柱用極不平凡的成績向人們詮釋著“農技員”這個溫暖而又有分量的稱號。他曾獲得“國務院農業技術推廣事業政府特殊津貼”、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産突出農業科技人員”、“遼寧省優秀專家”稱號。

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