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東三省總督府博物館 見證沈城歷史滄桑的“活化石”
瀋陽日報  2020-09-15 10:14:58

  原標題:見證沈城歷史滄桑的“活化石”東三省總督府博物館 首次露出神秘面紗

東三省總督府博物館 見證沈城歷史滄桑的“活化石”

東三省總督府博物館 見證沈城歷史滄桑的“活化石”

樓體外部文飾造型極具特色

東三省總督府博物館 見證沈城歷史滄桑的“活化石”

回廊和木質樓梯具有典型的中式和歐式融合之精美

  “你看,這就是已有113年曆史的東三省總督府的精美建築。它是當年清代在東北地區最大的衙門。”近日,記者走進了神秘的東三省總督府博物館,在博物館負責人的講述下,了解了這座中國跨度最大的木制古建築的迷人之處。東三省總督府曾是東三省最高行政機關,代表了清末民國初期東北地區建築的最高水準。

  地位之重 瀋陽自清代 就是東北中心城市

  東三省總督府位於瀋陽故宮和大帥府中間。正是由這“一宮兩府”三大建築,構成了瀋陽歷史最豐富的中心地帶,成為清代走向民國的歷史見證者。

  “説到百年建築東三省總督府的歷史,它可是清政府與瀋陽這座城市緊緊聯結的一個重要節點。”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説:“東三省總督府承載著瀋陽的歷史滄桑,在清代就已聞名遐邇。2014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644年清朝入關後,瀋陽成為清留都府。1747年變為盛京將軍府,為當時最高軍政機關。作為龍興之地的盛京(瀋陽),有清一代一共産生了13個總督。分別是九個地方總督、一個漕運總督和三個河運總督。在這九大總管地方的封疆大吏中,管轄整個東北的職務機構——東三省總督府顯得十分重要。1907年,清政府實施新政,東三省改制,改設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並在瀋陽設立東三省總督,第一任總督是徐世昌、第二任總督錫良、第三任總督趙爾巽。由此,瀋陽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中心城市。

  1914年,東三省總督府改稱鎮安上將軍行署。此後,奉天督軍張作霖、東三省保安司令張學良也都在此辦理公務。九一八事變之後,這裡改為偽奉天省公署,統辦東三省的政務。

  從清王朝肇始,一直到民國年代,東三省總督府的地位始終顯得至關重要。

  建築之奇 全國跨度最大的古代木制建築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將盛京將軍裁撤,並將盛京將軍行署改建為東三省總督府。總督府由盛京將軍行署老宅、新建欽差住洋房、奉天行省公署大樓主體,以及東西廂樓等附屬建築構成。

  當時,這座氣勢恢宏而威嚴的總督府,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為當時東三省極為有名的建築。其東西兩側建有高大的青磚圍墻,正門上有高大的門臉,下面為大半圓形的月亮門,門臉上的雕刻形如雲朵,與下面的月亮門構成彩雲拱月的景致。主樓前曾經有800余平方米的院落,樓後有寬敞的後花園。但現在,主樓前後的建築已不復存在,只有主樓正面兩側的耳房還在。

  總督府雖經百年滄桑,但昔日豪華壯觀的盛景仍清晰可見。其現存建築面積2672平方米,分上下兩層。樓體外部文飾十分豪華,造型極具特色,所用材料也頗為考究。樓內部為人字架木結構,雕飾精良。做工精美的回廊和木質樓梯刻有漂亮的花紋,具有典型的中式和歐式融合之精美。

  建築內部為中間大廳,四週布設房間。一樓大廳內是跨度7.5米長的大梁,由直徑至少1.2米的原木修整而成。

  據介紹,目前中國有四大古代木制建築:北京故宮、西藏布達拉宮、山西應縣木塔和東三省總督府。經哈工大專家認定,其中跨度最大的就是東三省總督府,也可以説,它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木建築。

  未解之謎 東北最古老的官府衙門

  因為東三省總督府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和它佔據的重要地理位置,1989年,瀋陽市修改地名的時候,其門前的小衚同被冠以最能代表老瀋陽的名字:盛京路。從此,位於瀋陽故宮和大帥府中間、皇城中心地帶的東三省總督府,便成為十分重要的“一宮兩府”的文化符號之一。

  就在記者參觀東三省總督府博物館時,其二樓一個全面展示中國古代文化的“筆墨硯展覽”即將開展,一樓的“東三省總督府圖片展”也已布展完畢。

  “東三省總督府是東北地區最古老官府的衙門、最具歷史意義、最具文化內涵的建築之一。通過這個展覽,觀眾可以深入了解總督府的來龍去脈。”博物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有關總督府的一些謎團還沒有揭開,希望專家學者以及歷史愛好者前來進行探秘。

  這些未解之謎,也引起了記者極大興趣。其中,最奇怪的是總督府大廳裏的立柱,為什麼都不支在十字梁正中間,而是支在邊上?高大的建築為什麼沒有一處承重墻?西側外墻有兩個神秘的小窗口,它到底有什麼用?還有建築上一共出現了11種不同龍的圖案,以及極為神秘的文字,它們到底代表了什麼寓意?

  擁有300多年曆史的總督府,曾經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經過8年的精心修葺,如今已基本恢復原貌。今年9月中下旬,東三省總督府作為瀋陽皇城中心地帶的一處重要歷史遺跡、重要文化景點將首次對外開放。(記者 陳鳳軍 攝影 李浩)

編輯:王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