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谷赤麻鴨在棲息地振翅高飛,洋溢靈動生機。
渾河上一幅靈動的自然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長青橋下大雁踱步、休憩、舒展羽翼,盡顯野趣。
在鳥島人與候鳥相伴,溫馨場景繪就自然之美。
春光作序,萬物成詩。
春風吹進季節的縫隙,暖了三月瀋陽,融了一河春水。鳥類朋友,第一時間查收了這封“春日來信”。
鏡頭1:春暖鳥回,翔集岸邊
在渾河西峽谷岸,數千隻赤麻鴨與綠頭鴨等水禽結隊而來,它們棲息覓食、逐水嬉戲,倣如給安靜澄澈的河景加上動態的屏保,舒展出一幅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渾河東段橡膠壩上,大雁伸展長頸、扇動羽翼,將身影印上藍天;成群的野鴨如潑墨般點綴于波光粼粼的水面。
鏡頭2:一河湯湯,風物滿滿
鳥群,是生態最盡責的“哨兵”,哪環境好,便向哪去。行動之所向,就是精準而又直觀的評估指標。
春日渾河,是鳥類的驛站,也是賞一座城的生態客廳。不渾的渾河,遍佈濕灘淺水,候鳥水禽越來越多,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每一雙張開的翅膀,都是城市遞出的綠色名片。
鳥于閒庭信步間,標記著渾河從工業城市“下水道”到國家水利風景區的嬗變,也標記著城市構建生態文明的智慧。
鏡頭3:生態敘事,全域成詩
駐岸觀鳥,不獨在渾河。在瀋陽生態構圖裏,全域皆有觀鳥勝地。沈北蒲河生態廊道,遼中珍珠湖,康平臥龍湖,新民溪溪湖……處處可見“飛鳥相與還”。
從不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瀋陽人早被培養出了觀鳥的習慣。鳥類愛好者、攝影發燒友、市民與遊客們聚岸賞春,人、城市與自然交融,構成盎然的生態敘事。
曾被鋼花照亮的城市,用天藍水清,踐行新的發展理念。
讓河流重新呼吸,讓翅膀掠過天際——城市給予自然敬意,自然回贈美與詩意。(記者 葉青/文 李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