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列舉中國4種“超級武器”:威懾力不是開玩笑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道 美國石英財經網5月7日刊發史蒂夫·莫爾曼的文章《中國的軍事技術越來越不像是玩笑而更像是威脅》稱,中國的首艘核潛艇于20世紀70年代承建造,現在在博物館展覽,噪音大,潛水時無法發射導彈。
但情況在變。中國的現代潛艇因技術先進,令美國緊張,現在,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潛艇工廠。
不只是潛艇。儘管中國在一些領域仍大大落後於美國,但各種跡象表明,中國軍事硬體裝備要麼迎頭趕上了,要麼在可能發生的衝突中足以構成實實在在的挑戰。
“一艘可以飛的船”
近日,世界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進行了首次滑行測試。由國有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工業)承建的AG600,大小約相當於波音737,其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也就是説可以使用常規跑道),又能在水面上起降。一位設計師將它形容為一艘“可以飛的船。”
中航工業説該飛機具有執行水上救援、森林滅火等多項特種任務能力——它可以在20秒內一次汲水12噸,但考慮到北京在南中國海和其他地區的戰略需求,該飛機——可容納50名乘客,最大航程達4500公里——也可以很好地為解放軍服務,包括通過海上巡邏以及輸送部隊及補給進行力量投放。這架飛機在陸地上空的首飛定於5月進行,在水面上空的首飛定於今年晚些時候進行。
一艘中國造航母
多年來中國只有一艘可使用的航母——幾乎難以適應中國崛起中的海上力量。令情況更糟的是“遼寧”號航母(CV-16)是從“一艘可笑、過時的蘇聯時代的航母”改造而來。近日中國首艘國産航母(在大連港)下水。這艘尚未命名的航母,幾年後才能進入全面運營狀態,在技術上遠遠落後於美國航母。例如,它缺乏令飛機快速飛離跑道的彈射起飛裝置,使用的是常規動力而非核動力。但就像中國早期的潛艇,它是通向更偉大事物的奠基石。中國的第三艘航母已經開工——它更接近於美國航母。
隱形戰鬥機
中國在戰鬥機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3月開始服役的殲-20就是證據。這種超音速飛機配備了隱形技術、先進的雷達、傳感能力以及一個可讓飛行員看“穿”飛機本身的、360度的先進頭盔顯示屏。它比美國的F-22“猛禽”隱形戰鬥機更大(兩者經常被拿來比較),這使它能裝載更多燃油、飛得更遠。不過從前面看它可能是隱形的,但從側面看也許就不是了。而且中國正在測試另一种先進的戰鬥機(殲-31),它在隱形方面做得更好,可能將從航母起飛作業。
中國新的殲-20隱形戰鬥機,2016年11月1日,在中國廣東珠海舉行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進行了飛行表演。殲-20是繼瀋陽殲-31——它在2014年的上一屆珠海航展上展出過——後由中國研發的第二種隱形飛機。
一種新的電子偵察船
中國1月推出了一艘新的電子偵察船——“開陽星”號。它具備對多個目標進行全天候、不分晝夜的偵察能力。在披露該船時,中國罕見地分享了有關該船和其他小型“情報蒐集船”的大量細節,現在中國約有6艘這樣的船(美國至少有15艘)。這樣公開情報也許是為了起到威懾作用:北京想讓其他國家的海軍知道,一旦它們在有爭議的水域作業,中國海軍將能夠發現它們。像“開陽星”號這樣的“間諜船”缺乏火力但可能比戰艦更危險。(編譯/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