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取代俄填補印度軍火市場空白:已簽20億美元大單
參考消息網1月29日報道 俄羅斯《生意人報》1月19日刊登瑪麗安娜·別列尼卡婭和謝爾蓋·斯特羅坎的一篇題為《以色列武器在印度贏了俄羅斯》,副題為《莫斯科的戰略夥伴與華盛頓和特拉維夫結盟》的文章。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9日結束了對印度為期6天的訪問——這是以色列領導人15年來首次訪印。這次訪問表明,軍事技術合作是兩國的關鍵。雙方商定恢復關於向新德里提供“長釘”反坦克導彈(合同價值5億美元)的談判。印以靠近的背景是美以關係進入新的“蜜月期”,同時,印度成為華盛頓在亞洲的主要夥伴。
內塔尼亞胡這次訪印的最後一站是商業首都孟買。在來到這個擁有亞洲歷史最悠久的證券交易所的城市之前,以總理先訪問了印度總理莫迪的故鄉古吉拉特邦,這裡被認為是印度經濟改革的窗口。內塔尼亞胡決定訪問的地區與它們在印度對外引資計劃“印度製造”中的地位有關。
這次訪問的商務日程以簽署一攬子合作發展協議收官,涉及領域包括國防、能源、網絡安全、影視和石油天然氣。與內塔尼亞胡隨行的是130名以色列重要商人組成的代表團。印度是以色列第九大貿易夥伴。以希望在未來3年內把對印出口提高25%(兩國2016年貿易額約為45億美元)。
以印關係的重點方向是軍事技術合作。雙方在這次訪問中商定重啟關於向印度提供5億美元“長釘”反坦克導彈的談判。這筆交易直到不久之前還前景不明。1月初,印度國防部意外宣佈不簽署研製國産同類導彈的合同。據悉,印度導彈的入列時間不會早于2022年,該國陸軍參謀長比平·拉瓦特表示,這可能對反恐行動産生消極影響,削弱印度的國防能力。因此,印政府決定恢復談判——這正合以色列代表團的心意。
內塔尼亞胡在訪問中指出,以印在國防領域的合作不僅限于“長釘”導彈。比如,2017年,印度政府與以色列航空航天部門的代表簽署了價值20億美元的合同,內容包括提供陸軍版和海軍版巴拉克-8防空導彈系統,後者將安裝在印度航母上。兩國還舉行了聯合演習,開展了情報合作。
以色列總理的印度之行證明,中東和南亞這兩個相鄰地區的重要玩家步入新關係水準。兩國的新關係始於莫迪去年對以色列的訪問。他是歷史上第一位訪問猶太國家的印度領導人。在印度人民黨2014年上臺後,莫迪先生把新德里的政策重點轉向中東。
最大程度地廣泛吸引投資和外國新技術(包括軍工領域)的做法給印度帶來了以色列。近幾十年來,兩國儘管是優先夥伴,但關係相當拘束。
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副總裁南丹·烏尼克裏希南對《生意人報》表示:“以色列對印度很有吸引力,首先是從軍事技術合作角度來説,這方面的潛力在90年代就展現出來。我們向以購買的武器要麼在其他國家買不到,包括俄羅斯,要麼在品質上令我們相當滿意。”
直到不久之前,莫斯科與新德里的軍事技術合作還進展良好:近5年來,印度從未跌出前三大俄制武器買家的行列。但情況在2017年發生變化:雙方沒有簽署任何新合同。關於印度海軍向俄羅斯租借第二艘971型“狗魚-B”(北約代號: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的談判被擱置。研製第五代戰機FGFA的項目進展不快。儘管最高層已經達成協定,但俄印目前還未能在兩份重要合同上簽字。一份是提供48架米-17V-5直升機,另一份是提供4-6個營的S-400遠程防空導彈系統。
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瓦西裏·卡申表示:“以色列填補了印度武器市場的空白,受到技術限制的俄羅斯和搞官僚、企圖附加政治條件的美國都未能佔據這些空間。比如,以色列配備紅外自導系統的‘長釘’反坦克導彈在俄羅斯沒有同類産品。此外,以色列在無人機領域也勝過俄羅斯,它在相關技術上是印度最大的供應商。”這位專家表示:“在某些情況下,即使俄羅斯有同類産品,印度人出於豐富供應渠道的考慮也更偏向與以色列合作。與美國人相比,以色列行事更靈活、轉讓技術的意願更強。”
印度和以色列史無前例的靠近發生在以美關係進入新“蜜月期”和新德里成為華盛頓主要亞洲夥伴的背景下。烏尼克裏希南對此指出,以印關係突然活躍很大程度上要感謝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在去年10月訪印期間宣佈的印美新戰略夥伴關係。他總結道:“在以色列充當美國主要中東盟友的同時,印度成為美國在印度-亞洲地區的主要夥伴。”(編譯/賀穎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