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印度再次試射烈火5導彈 或是列裝前最後一次

2018-12-11 15:19:44|來源:環球網|編輯:李邵鵬

  【環球網軍事12月11日報道】印度亞洲通訊社(IANS)12月10日援引該國國防部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印度軍方再次成功試射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烈火-5”洲際彈道導彈。

  印度于2012年4月19日首次試射“烈火-5”型洲際彈道導彈,迄今為止已經進行了6次試射。據印度媒體報道,12月10日的試射或許是印度戰略部隊司令部列裝該型導彈前的最後一次測試。

  印度軍隊目前裝備有4種型號的“烈火”系列導彈:射程700公里的“烈火-1”型導彈,射程2000公里的“烈火-2”型導彈,射程2500公里到3500公里“烈火-3”和“烈火-4 “型導彈。 “烈火-6”型導彈正在研製中,其射程高達1萬公里,並可從潛艇上發射。

  延伸閱讀:印度“烈火5”導彈全球最準?

  印度國防部長曾發表言論稱:“‘烈火-5’是世界上同射程級別中精準度最高的戰略彈道導彈,這很重要,因為高度精準的彈道導彈可以增加這種武器的‘殺傷效率’”。那麼,“烈火-5”真有這麼先進嗎?

  其實不然。

  一、射程不夠遠,辜負“洲際”之名。目前世界上共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等五個國際公認的核大國擁有真正的洲際彈道導彈(含陸基和潛基的兩種,射程8000千米以上)。另外以色列、朝鮮兩個核門檻國家也事實上擁有洲際彈道導彈,儘管前者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而後者的戰術技術性能不夠高,但至少射程超過10000千米。從印度來看,“烈火-5”導彈最大射程僅為5500千米,號稱是印度射程最遠的導彈,卻充其量只是一枚遠程彈道導彈,遠未達到8000千米的最低門檻。這説明印度的火箭發動機水準還處於爬坡階段,甚至比不上朝鮮。

  二、小型化能力不夠,打擊威力不足。小型化是衡量洲際彈道導彈先進程度的重要指標。美俄等國早已實現洲際彈道導彈的小型化。以俄羅斯“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為例,發射重量49噸,最大射程1.1萬千米,最多可攜載8~10枚核彈頭,最大TNT當量250萬噸。與之相比,“烈火-5”發射重量50噸,最大射程5500千米,只能攜載一枚重量為1.5噸的核彈頭,TNT當量小得多。可見,“烈火-5”尺寸偏大偏重,這説明印度在導彈殼體材料、推進劑、彈載設備的小型化方面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準,特別是分導式多彈頭技術還不成熟,因此只能配備笨重的單彈頭,不僅限制了射程,又增加了彈頭生存能力差、打擊範圍小、打擊威力不足的短板。

  三、發射技術水準低,生存能力差。洲際彈道導彈通常採用儲存、運輸和發射一體化的發射裝置,包括高機動特種越野車底盤、貯運一體化發射筒和無依託發射系統等。這種發射裝置越野機動性好,承載能力大,環境適應性好;不僅能有效保護導彈,還能在非預定地點發射,甚至在行進中發射,可快速定位、定向和進行方位瞄準,發射準備時間短,隱蔽性好,可打了就跑,生存能力強。再以“亞爾斯”導彈為例,其發射時間僅20~30分鐘。與之相對應,“烈火-5”現有5次試射紀錄中,只有2015年1月的第三次試射採用了發射筒,其他四次均是裸彈發射,而所有試射的運輸和發射平臺均為半拖挂車或鐵路平板車。這兩種車輛越野和機動能力差,在發射時都需要液壓千斤頂進行支撐,而且對發射場坪的強度要求高,例如只能在混凝土平整地面上進行。同時,“烈火-5”由於未採用無依託發射技術,需要預設發射陣地,進行複雜的定位、定向和方位瞄準操作,整個發射流程冗長。印度媒體稱,導彈從起豎到最終發射,等待了2天時間。這一點甚至比不上朝鮮洲際彈道導彈,它的發射準備時間僅不到4小時。這樣一來,作為一種固體燃料導彈,“烈火-5”本應具有的、發射準備時間短的優勢也未能實現,而且在信息時代,發現即摧毀,其生存能力可想而知了。

  四、制導技術處於中下水準,真實性能難以驗證。“烈火-5”號稱採用了環形鐳射陀螺儀技術而具備同射程彈道導彈中的最高精度。但實際上鐳射陀螺儀早于上世紀80年代就應用於戰略導彈。如今已經發展到第三代陀螺儀。“烈火-5”的陀螺儀只能説剛剛趕上世界陀螺儀技術的主流。不過,“烈火-5”導彈號稱採用氣動控制+推力向量控制技術,其彈頭可進行末段機動,已提高打擊精度。儘管如此,“烈火-5”可能只配備單一的慣性制導系統,而為了減少慣性制導系統不可避免的累積誤差,發達國家的洲際彈道導彈普遍採用複合慣性制導系統,即慣性+星光制導系統,進一步提高了精度。

  如此看來,“烈火-5”導彈只是一種技術水準較低、仍處於作戰鑒定性試驗階段的遠程彈道導彈,距離正式服役尚需一段時間。唯一的亮點是,導彈飛行末段有機動變軌能力,一定程度增加了攔截難度。

  原標題:印度再次試射烈火5導彈 或是列裝前最後一次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