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我和十三五”:海南黎族村的玫瑰夢

2015-12-28 10:24:14|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玫瑰園黎族工人正在包裝鮮花

  圖片默認標題

  亞龍灣國際玫瑰園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婉露):“感覺好漂亮,風景很美麗。”“很大的玫瑰園,感覺很香,空氣很新鮮。特別美,特別美。一般很大的玫瑰園都沒有開這麼多的花,感覺美得不想走開了。”

  遊客口中這個美得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就是位於海南省三亞市的亞龍灣國際玫瑰谷。提起海南三亞的亞龍灣,人們的第一印象都是林立的五星酒店,碧海藍天的熱門旅遊地標。可是距離亞龍灣不遠的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直到2009年還是個生産生活方式十分落後的黎族村落。因為海水倒灌等問題,這裡耕地幾乎全是撂荒多年的鹽鹼地。村子裏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很多既不會講普通話,又沒有勞動技能,種植水稻每畝地每年的收入不足千元。同樣的地理位置,熱鬧與冷清,富足與落後,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象。不過,這一切從2009年起有了變化,一株小小的玫瑰花,徹底改變了博後村的面貌,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玫瑰是原産于溫帶的花卉,在屬於熱帶氣候的海南很難見到。經過多年的試驗,農業專家終於在2008年培養出了三亞的第一支玫瑰花,結束了海南沒有玫瑰花的歷史。試驗成功,一邊玫瑰花需要更大面積的種植基地,一邊博後村的土地鹽鹼化嚴重,幾乎被擱置,兩邊的需求一結合,政府從中牽線,將企業帶到了博後村並於2009年成立了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從那時候起,千畝的鹽鹼地因為玫瑰花種植重新獲得了生命力,而博後村村民的生活也因為玫瑰花而被染上了幸福的顏色。

  村子裏的2755畝鹽鹼地由村民租賃給公司,每畝價格3300元。同時公司雇傭村民從事玫瑰種苗培植、種植、田間管理和採花工作。這樣,村民既可以獲得土地租賃金,又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從公司獲得固定的工資。村子裏50歲以上的老人,即便不會講普通話,也完全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蘇平蘭阿姨是博後村的村民,她從2010年開始,就在玫瑰谷工作了,從種植到包裝到銷售,阿姨的工作越做越好,工資也越來越高。臉上洋溢著幸福微笑的蘇阿姨告訴我們説:“你看阿姨在這裡工作很長時間了,現在工作輕鬆多了。以前種水稻也是辛苦,現在我們這裡種花。錢也是多,工資還會漲,在這裡工作很開心喲。”

  就像蘇平蘭説的那樣,玫瑰種植帶給他們經濟收入的改觀不止一點點,現在村民戶均年收入達到7萬元以上,這在三亞當地的黎族村裏,已經是很高的水準。

  2012年,繼玫瑰種植之後,玫瑰谷又開發了玫瑰花海遊賞、婚紗婚慶等旅遊項目,使玫瑰産業和鄉村旅遊齊頭並進。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每畝地每年又多了800元的旅遊分紅收入。同時,公司也大力扶持村民發展民宿、餐飲、商店等業態,引導村民共同發展農業旅遊經濟。曾經貧窮落後的村子,現在成為一個山美水美遍地花開的玫瑰世界。村民不僅僅收入增加了,居住的環境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村民在庭前院內種花,還通過公司培訓學會了插花。家裏常年擺上插花的村民再也不在桌上亂擺雜物,亂扔垃圾了,家庭環衛大變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對此,三亞蘭德國際玫瑰谷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蘇文茂表示:“我們進駐(博後村)已經有六年的時間了,整個六年,他們(村民)有一些變化是可以看得見的。包括他們的交通道路,包括生活環境,就業情況和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變。”

  變美麗的博後村吸引的不僅僅是八方的遊客,村子裏那些曾出走他鄉的年輕人,也都重新回到了村裏。伴隨著旅遊業務的發展,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廖紅霞是玫瑰谷的一名解説員,也是博後村的村民。她辭去了之前公司裏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現在他們一家三口都在玫瑰谷工作。她覺得,生活的變化是用眼睛看得到,用心感受得到的,“(生活)改變了很多,一開始家裏面比較窮,現在慢慢的開始有走向小康生活的狀態。”

  玫瑰谷負責人、三亞蘭德國際玫瑰谷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蘇文茂表示,未來,在現有的玫瑰谷基礎上,博後村將進一步打造成為玫瑰風情小鎮,作為十三五規劃的一個組成部分,風情小鎮可實現當地所有黎族村民共765戶、2544人就地城鎮化。他説:“未來我們還要做一個特色産業小鎮,把整個村莊整合作為一個産業,把我們的玫瑰産業融入到村莊裏面進行一個改造。做到人人能就業,戶戶有産業的模式,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方向。”

  2013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三亞視察時曾經到過玫瑰谷,他對於這種農業生産與生態旅遊相結合的模式給予了肯定,並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博後村的發展,體現的正是這樣的一個道理。謀劃鄉村旅遊,首先不要忘記農民;發展鄉村旅遊,首先要發展農民,要在扶持農民奔小康中發展鄉村旅遊,讓農民真正成為發展的主體力量,發揮出主人翁的作用。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