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態環保規劃發佈 官方明確PM2.5控制目標
原標題:《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正式發佈 官方首次明確PM2.5控制目標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近日正式印發。規劃明確,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年均PM2.5濃度將控制在64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這是中國首次給京津冀地區空氣主要污染物PM2.5的排放劃定“紅線”。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空氣污染最重的區域。今年入冬以來,僅北京就兩次拉響了空氣重污染“紅色警報”。細顆粒物PM2.5已成為民眾的“心肺之患”。
“咳嗽嘛,孩子也敏感,感覺不舒服。”
“我心裏非常的慌,不知道對我身體能産生多大的影響。”
“特別是哪些工廠,我覺得犧牲健康換來的經濟效益沒有什麼意義。”
甚至還有市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編唱了一首“抗霾”之歌,“濛濛的天上烏雲飄,烏雲下面車兒跑;按響了喇叭聲兒響,灰塵漫天揚。”
為切實加強環境保護,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記者發現,《規劃》在第一部分就指出,京津冀地區是全國水資源最短缺、大氣污染、水污染最嚴重,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比如,PM2.5成為京津冀地區首要污染物;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僅為47%;地下水超採嚴重;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高等。
對此,《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區域城鄉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山水林田湖”的生態功能得到改善等目標。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巡視員趙鵬高介紹説:“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減少,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明顯改善,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6%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73%,基本實現地下水的採補平衡。”
其中,備受關注的空氣品質底線也首度明確。《規劃》指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區年均PM2.5濃度將控制在73微克/每立方米,到2020年控制在年均64微克/每立方米。趙鵬高説,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是規劃的一項重點任務,“規劃提出,通過嚴格環境準入和排放標準,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佈局有何,從源頭到末端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並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同時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進煤炭清潔利用,通過發展公共交通、統一燃油品質、淘汰黃標車等手段防治機動車污染。”
這份《規劃》還提出將實施國土生態整治、清潔水、大氣污染防治等一批重點工程,將治理需求切實轉換為工程措施,在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同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與此同時,《規劃》還明確要創新體制機制的保障。比如,將建立區域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受益、誰補償、生態共建、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不斷完善土地政策,按一定比例配套留足生態用地,確保森林、濕地、綠道等生態建設;加強生態環境改善品質的監測和考核。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解讀説:“創新機制最主要是生態補償,像北京、天津屬於受益方,要對河北進行生態補償;另外要完善土地政策和考核評價制度,使得環境改善的監測,有了監測才能考核。大家也注意到(國家)統計局建立了(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中組部也發了一以系列的幹部考核制度規定,下一步要在考核制度上要嚴格,只有採取相應的考核制度,任務才能落實好。”
據介紹,京津冀地區未來還將建立跨區域聯合監察執法機制、跨區域的排污權交易市場,以及水資源統一調配製度,設立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