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文化盤點》:佳片涌現"助推"文化産業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雯婷):回望2015年的文化熱點,電影産業繼續規模化發展,電視劇類型更加多元,視頻內容在文娛消費領域的重要性得以凸顯,文化産業基本完成為支柱性産業的奠基。然而,文化不僅僅應該著眼于當下,更應該向歷史尋找答案。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遺産,西漢海昏侯墓發掘獲重要發現,在時間維度上審視這一年,才能更好的探尋文化的堅守和傳承的責任。
截至2015年12月3日,中國電影票房突破400億,穩居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捉妖記》、《夏洛特煩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影片助推國産電影票房同比增幅達70.9%。不僅票房叫座,口碑也在變好。“自來水”群體出現,自發地在各種社交網絡平臺為喜愛的電影做宣傳、打高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認為,國産電影的捷報頻傳也讓業內對中國的電影市場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我覺得未來的電影市場大了,各種影片都出現,我覺得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把電影做好,把品質做好,品質提高上去,就會獲得市場的認可。”
剛剛過去的一年裏,官方三度提出“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而電影是諸多娛樂産品中,産業化速度最快的一個。市場層面,院線建設、銀幕數量、資本參與、電商助推,使得電影市場得以以膨脹式速度發展,票房數字的飆升,是市場堆積效應的結果;文化層面,電影作為互聯網時代重要的線下社交載體,已經滲透進大眾的生活方式。不論是國産片還是進口片,有誠意的電影才值得影迷買單。中國電影進入“口碑化”時代。推出更多類型的影片,用實力説話,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必由之路,也是每個影迷心中的期盼。
説完了電影圈的年終成績,我們再來看看中國電視劇這一年。盤點2015年的電視劇圈自然逃不過“IP改編”、“鮮肉當道”、“比拼顏值”、“網劇井噴”等老生常談卻也常説常新的關鍵詞。但是喧囂過後、掠去浮華,你會發現到最後留存在公眾心中的還是作品。回顧2015年的優秀電視劇,不乏《瑯琊榜》、《偽裝者》、《羋月傳》等等口碑之作,其中《瑯琊榜》不僅受到中國民眾的喜愛,其海外版也廣受追捧。
《瑯琊榜》、《偽裝者》的出品方山東影視集團,近年來還出品了包括《北平無戰事》、《馬向陽下鄉記》在內的多部熱播劇。談到成功之道,山東影視集團總經理晉亮表示,除了穩定的影視劇拍攝團隊、有相對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外,一流編劇與一流團隊也是一大特色,“我們敢於花大價錢和國內一流編劇和一流團隊合作,我們每年用於電視劇拍攝劇本的儲備量或者叫策劃的數量,我們每年保持在七千萬左右,它是一個池子,《老農民》拍完了,後頭劇本一定要補上,我們現在爭取做到叫劇本等拍攝。”
2015年的熱播劇證明,品質保證才是讓一個團隊打上金字招牌的不二法寶。在如今資本為上、人人扎錢的電視劇市場,製作一部好戲並不難,難的是部部是好戲。
飛行器是不是能夠達到光速?宇宙背景輻射究竟指什麼?維度跌落是否可能存在?……8月22日,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斬獲“雨果獎”。有人説,《三體》開啟了中國人的“科幻元年”。但劉慈欣説,《三體》讓中國文化在國際上有了更多“存在感”,但還沒到中國科幻最好的時代,“《三體》的獲獎對把中國科幻文學介紹到美國會起很大的作用,因為在雨果獎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過亞洲的作者獲得過提名、更別説獲獎了;但對於中國國內的科幻本身的發展作用很有限。其實《三體》成功是一個個例,總的來看整個國內科幻文學是很不景氣、很低迷的,市場規模很小,讀者受眾很少,有影響的作品、有影響的作家數量很少,這種低迷是一個長期以來的狀況,並非憑哪個國際獎就可以把它提升起來的。”
雖然劉慈欣認為,目前中國科幻小説創作發展時斷時續,難以穩定地培養出一批作家和讀者,也難以穩定地産生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機制。但隨著《三體》摘得“雨果獎”,一股科幻熱帶動了大量科幻讀物涌入圖書市場。
科普科幻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的科學成就、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一部高水準的科幻作品,往往也能起到重要的科學啟蒙和傳播作用。對於科研實力不斷增強、公眾科學素養同步提高的中國來説,《三體》科幻科學潮,來得正好。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國申報的11組《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世界記憶名錄》。這11組檔案均為最典型的南京大屠殺檔案,包括身處國際安全區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舍監程瑞芳日記,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6毫米攝影機及其膠片母片,中國人吳旋向南京臨時參議會呈送的日軍暴行照片,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谷壽夫判決書的正本,等等。
據了解,世界記憶遺産又稱世界記憶工程或世界檔案遺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啟動的一個文獻保護項目。目的是對世界範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通過國際合作與使用最佳技術手段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中國已有《清代大金榜》、《納西東巴古籍》、《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等9個項目入選,11月4日,歷時5年考古發掘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階段性考古成果公佈。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經過5年考古發掘,海昏侯墓已出土上萬件珍貴文物,考古隊領隊楊軍介紹説,這些文物也為墓主人身份的判斷提供了線索,“能夠使用這些東西的,等級一定是諸侯王一級,這也是我們對墓主判斷的證據鏈之一,它的出土把我們整個判斷指向了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截至目前,墓葬已出土378件金器,金器之多成為“漢代考古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