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開啟中國對外“新投資時代”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堅持開放發展新理念,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新目標。規劃中還對我國對外投資提出了新要求,強調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産業鏈、價值鏈、物流鏈,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産基地,培育一批跨國企業。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進入對外投資新時代,實現從商品輸出大國向資本輸出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第一,強調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互動發展,同步提高對外投資與國內産業發展。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將推動對外投資與國內産業發展彼此促進,“走出去”和“引進來”相輔相成,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的優勢共同發展。
國內産業優勢能夠在對外投資中起到積極作用。在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和交換時,中國可以利用在高鐵、核能等産業上優勢,著重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工製造等領域的合作。中國相關省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産業基礎、資源稟賦、市場容量等方面的互補優勢,將會更好地匹配雙方的資源與需求。國內優勢企業可以抱團合作,建設境外産業集聚區,再進一步帶動國內上下游或關聯産業共同“走出去”。
同時,對外投資也有助於國內産業升級。通過投資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産基地,積極加入到國際生産鏈之中,促使企業必須轉變生産方式,提升創新能力。利用向外開放倒逼國內改革,以改革促轉型,是我國經濟發展從出口導向模式切換至創新驅動模式的需要。
第二,通過放寬境外投資管制、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改革,為我國對外投資發展提供政策法規支持。
“十三五”體現了中國政府為企業海外商業拓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使對外投資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政府逐步放寬境外投資管制,進一步釋放國內企業跨境投資的需求。商務部于2014年9月頒布了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確立“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縮小投資項目的核準範圍,提高境外投資手續辦理的效率,增強了企業投資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權。“十三五規劃”還特別強調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中規定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中國政府通過主動實施負面清單制度,示範和帶動其它國家降低對外投資管制,為中國對外投資發展開拓市場空間。
除此之外,政府也在金融政策上全力支持對外投資。其中最重要的表現是有序實現人民幣的可兌換,減少人民幣跨境結算障礙。“十三五規劃”要求進一步放寬境外投資匯兌限制,放鬆對企業和個人的外匯管理要求,放寬跨國公司資金境外運作限制,改進並逐步取消境內外投資額度限制,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便利。
第三,推動中國對外投資領域的廣泛化的和主體多元化。
“十三五”規劃強調加強對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並將逐步滲透到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科技電子,物流零售等全球各大主流行業,鼓勵更多地對科技創新和製造業進行投資。投資項目的變化將會提高我國國內企業在相關行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增加,促進我國企業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地位不斷上移。同時,“十三五”期間將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國際投資和並購中來,以此走上全球化發展軌道,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跨國企業。
第四,以多邊合作與雙邊合作齊頭並進方式完善國際投資治理。
中國倡議在多邊框架下,加強各類國際區域合作,參與全球貿易、投資、安全規則的制定。亞投行的倡導與創設,正是中國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表現。同時,中國也積極推動國家間雙邊投資協定的達成。中美投資協定在2015年初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的關鍵問題上達成一致。同時,中美之間已于2015年6月和9月交換了兩輪負面清單出價,並將在具體的投資權益保護、公平競爭原則、利益交換等問題上進一步展開溝通。中國-歐盟投資協定自2013年11月正式啟動,至今經歷了7輪談判,取得階段性進展。而且,中國正在與歐盟共同探討“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3150億歐元戰略投資計劃對接,促使中歐雙方在各自的改革中合作共贏。
對外“新投資時代”是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趨勢的體現,蓬勃發展的對外投資將為中國再造數個全新的海外空間。未來的五年,將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峰,也將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新紀元。(劉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