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競爭加劇 2020年市場規模或超2萬億
原標題: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競爭加劇 分析稱2020年市場規模或超2萬億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在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增幅收窄的背景下,不少汽車金融公司卻實現了逆勢而上。一些汽車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積極創新服務方式,促使著消費者貸款購車比例逐年增長。有分析預測,到2020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或可達2萬億元。與此同時,汽車金融市場正迎來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專業汽車金融企業如何突出重圍成為擺在面前的問題。
“首付1.5萬,汽車開回家……”在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類似的宣傳廣告比比皆是,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對那些急需用車,卻不想一次性付款的消費者來説,汽車信貸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市民王先生説:“因為上班離家比較遠,但低檔車開起來比較不舒服,高檔車價格上會比較貴一些,所以説,還是要考慮到貸款。”
而説起貸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到銀行貸款。建設銀行北京分行住房金融與個人信貸部經理石永進介紹説:“建行現在向客戶提供的這種汽車貸款服務呢,客戶在提出申請的時候,一般是要提供四樣東西,身份證、戶口本、收入證明和居住證明等。這四樣東西是我們説的圍繞一個人的基本要素。因為有了擔保公司提供了擔保,所以銀行可以實現先放款,客戶可以去買車,然後把車輛辦抵押。”
相比之下,汽車金融公司不需要任何公司提供任何擔保,手續更加簡化。北京百得利之達汽車銷售公司信貸專員楊傑斌表示:“重要的是有固定的工作,穩定收入,在北京有房産就可以。外地的話有暫住證就行,然後收入證明和房産證。如果沒有房産證,很多不是貸款的麼,出具購房合同和購房發票也可以。”
儘管去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增速有所放緩,同比增長僅為4.7%,個別月份甚至出現負增長。在各大車廠紛紛調低當年計劃的背景下,不少汽車金融公司卻實現逆勢而上。尤其是互聯網汽車金融依託線上和線下雙向渠道,打破制度上的障礙,大大縮短貸款申請以及放款的週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從2004年首家汽車金融公司成立以來,十多年間,中國汽車金融行業已發展到25家公司,而且外資、合資、獨立自主品牌皆有佈局。比如,外商獨資的福特汽車金融,中外合資的上汽通用汽車金融,還有本土品牌奇瑞徽銀汽車金融等。
與此同時,理財范、人人貸、陸金所等多家網貸平臺也將汽車金融列為戰略級發展産品。談到汽車金融領域競爭加劇的原因,青島魯金所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亮分析説:“如果説一個借款客戶被很多債主逼債的時候,房子會被放棄掉,明確的法律和債券關係,想把不良處置也是很困難的,需要兩年時間,拿回資金。如果我們有預期,下個月就可以把車拿回來,根據在行駛軌跡判斷,家庭住址門牌號等,可以保障債券是安全的。汽車金融作為細分領域是很好的,更靠譜一些,汽車變現也很快。”
一家專注于汽車金融領域的服務平台啟利網副總經理邊屹認為,除了變現能力,汽車金融更容易被投資人接納,“首先針對我們的業務端,汽車的變現能力是非常快的,同時在做具體的抵質押服務,包括庫存融資服務的時候,我們會有比較相似的服務,對於投資人來説也可以對我們的標的物一目了然。”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汽車行業的金融滲透率為20%,參照發達國家50%以上的佔比,汽車金融將大有可為。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説:“現在我們汽車金融規模不是很大,國外最多有到60-70%的(消費者)買車用汽車金融,我們現在應該不超過20%,這兩年進展還算大一些,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汽車金融現在實際上它的範圍比過去要寬,過去只是分期付款,現在把租賃都加進來了,規模會很大。原來主要是銀行來做,現在汽車金融主要主體還是汽車金融公司,將來會不會出現大的經銷商集團來做,這些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
有行業分析預測,到2020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或可達2萬億元,消費金融滲透率將提高至50%。在激烈的競爭中,專業汽車金融公司有著獨特優勢,它與汽車廠商是利益共同體,可以與廠商協同運作,推出更靈活的汽車促銷方案,簡化手續,使産品更具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