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千名兒童僅有0.53名兒醫 兒科醫生為什麼“荒”?

2016-02-25 06:23:16|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題:千名兒童僅有0.53名兒醫 兒科醫生為什麼“荒”?

  新華社記者胡浩、李放

  每1000名兒童僅0.53名兒科醫生;

  每名兒科醫生日均門診17人次;

  兒科門診缺人,急診貼出“僅收治危重患兒”的信息;

  ……

  近來,全國多地出現兒科醫生荒,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兒科醫生到底“荒”不“荒”?有多“荒”?

  一個兒科護士全年值了120個夜班

  編制床位56張,大部分時間都要在走廊中加床,最多時要收治120多個病人。江西省兒童醫院是全省唯一一家三級兒童專科醫院,它的呼吸科是全省加床最多的科室之一。除夕當天,呼吸科主任李嵐的門診病人近百人,住院患兒也達到70多人。

  各地普遍存在“縣醫院不收,市醫院沒床位,大醫院要排隊”的現象,對於絕大多數家長來説,帶孩子去兒科就診是一個備受煎熬的過程。

  南昌市民鄧冬香陪著女兒在設在走廊的床位上住了一個禮拜。她抱怨説,加床太多,走廊裏走路都成問題。女兒原本只是咳嗽,後來因為空氣混濁經常頭暈、噁心。“但是,沒有辦法,全省只有這麼一家兒童專科醫院,其他醫院不太放心”。

  在江西省兒童醫院,加床是常態。醫院編制床位1200張,最多時收治1700多位住院病人,平均每天住院人次1425人,這相當於每天有200多病人住院需通過加床解決。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胡梅英已經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加強兒童專科醫院建設的建議。“床位不足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大的問題是沒‘人’。兒科如今陷入一個困局——病人越來越多,醫生卻越來越少。”胡梅英説。

  國家衛生計生委24日公佈的數字顯示,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設置兒科的醫療機構共有35950個。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11.8萬人,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1.46人。

  與人數短缺形成對比的,是繁重的診療任務。

  據統計,我國兒科門急診量年診療人次4.71億,佔全國門急診總量的9.84%;出院近2162萬人次,佔醫療機構總出院人次數的10.3%。醫療機構每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日均承擔的門診人次數約為17人次,是醫療機構其他執業(助理)醫師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擔的出院人次數近200人次,是其他執業(助理)醫師的2.6倍。

  “事實上,實有兒科醫生數要比上述數據更低,因為這其中還包括了一部分已經轉崗從事非兒科臨床或行政工作、辭職、調離或退休人員。”胡梅英告訴記者,全面兩孩放開後,原本不足的醫護人員更加捉襟見肘。江西省兒童醫院全院有811名護士,但孕産人員達156人,在崗人員只能“連軸轉”,一名護士去年全年值了120個夜班。

  “三字經”致使兒科醫生短缺

  “兒科醫生待遇比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都低,但工作卻繁重得多。”到今年,湖南省桃源縣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胥著勇已經工作了12個年頭,“當年大學同學裏至今還從事兒科的只剩下2人了”。

  記者調查了解到,2015年全面取消“以藥補醫”前,一個體重10公斤孩子的用藥量最多只有一個成人的四分之一,這也就意味著同樣的工作量,兒科醫生的獎金可能只有其他醫生的四分之一。

  山東大學社會學專家王忠武認為,醫改全面實施對於兒科醫生的收入會有所改善,但兒科醫生負荷重、工作時間長,如果不能從經濟方面有更大的體現,很難保障兒科醫生隊伍的穩定性。

  除了一個“錢”字,“累”字也是讓兒科醫生苦不堪言。

  “如果我每天工作八小時,大概能給30個孩子看病,但實際工作量遠高於這個數字。”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一科主任醫師高喜容説,“每次坐診都跟打仗一樣。”

  湖南省兒童醫院院長姚旭説,大多數基層醫院很難開設兒科,全省基層的病人基本都壓在湖南省兒童醫院。“門急診每天接待病人數超百人,很多醫生為了騰出更多時間給病人,連喝水的時間都非常難得。”

  這樣的情況並非只發生在湖南。“我們兒科門診是一個窗口,大概有20位專家教授出診,平均每人每天要看60個病人。”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兒科醫生劉羽飛説,“由於孩子小,看病難度大,每個病人耗時也長,工作強度非常大。”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認為,兒科具有職業風險高、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特點,長期以來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和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相符,兒科醫務人員流失較多。

  此外,最讓兒科醫生糾結的是一個“患”字——擔心醫療風險大、擔心醫療糾紛多、擔心患者家屬不理解。

  “出一天門診,如果沒有人對我們説幾句難聽話,我們都覺得今天是不是不對啊。”劉羽飛苦笑著説,“説髒話的、罵你的、不相信你的,其實我們最大的壓力還是兒科的醫療糾紛多。”

  “孩子生病,家長肯定是最著急的,這些我們都理解,但也希望家長能夠理解我們。”劉羽飛説,兒科是一門“啞科”,孩子説不出哪不舒服,無論是扎針還是用藥難度都比成人大。“我有很多同學都因為醫療風險大離開了這個崗位”。

  2020年力爭使兒科醫師達到14萬人以上

  在今年1月舉行的四川省“兩會”上,四川14名政協委員就聯合在一封給教育部的信上簽名,請求恢復已經取消的兒科專業。

  解決兒科醫生短缺問題,必然要加強兒科醫生人才培養。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視員宋毅介紹,為適應“全面兩孩”政策對兒科醫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正在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兒科醫學人才的培養。其中包括深化面向基層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進一步擴大兒科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要求38所高水準的醫學院校增加研究生兒科專業招生數量,力爭到2020年達到在校生1萬人。

  “教育部將兒科學專業化教育前移,力爭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1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層次專業教育,促進院校教育與畢業後教育的有效銜接。”宋毅説。

  在加強本科教育的同時,開展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兒科醫師轉崗培訓也是補充兒科醫療人才的重要途徑。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副司長金生國説,在“十三五”期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兒科專業的招收規模將從每年4000人提高至5000人,通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加大全科醫生的兒科基礎知識和基本臨床能力培訓,使其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起更多的兒科常見疾病診療和疑難複雜疾病轉診任務。

  “到2020年,我們力爭使兒科醫師達到14萬人以上,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師數達到0.6人以上,更好地適應人民群眾對兒科人才隊伍的需求。”金生國説。

  “兒科醫生培養,僅僅靠擴大招生規模還不夠。”胡梅英説,還應建立能夠合理衡量實際醫療服務付出的價格激勵機制。發改委物價部門應進一步調整兒童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充分體現兒科醫務人員的實際勞動價值,增加部分由醫療保險統一支付。

  金生國説,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已經向醫改主管部門提出建議,通過進一步深化醫改來更加有效地增強兒科崗位吸引力。

  “尊重兒科醫師就是愛護我們的兒童。”金生國説,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財政支持的情況下,特別是對學科建設支持的情況下,通過部門協同調整理順兒科醫療技術勞務價格,使兒科醫療保健服務的勞動價值能夠得到合理補償,同時建立符合兒科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使兒科醫生在為社會提供優質兒科醫療保健服務的同時,獲得合理報酬。(參與采寫:高皓亮、董小紅)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