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美國無人機變“殺人機”? 白宮無奈將公佈數據

2016-03-11 06:43:25|來源:廣州日報|編輯:靳松

  美國無人機變“殺人機”? 白宮無奈將公佈數據

  “捕食者”的最新機型能一次飛行40小時。

  美國無人機變“殺人機”? 白宮無奈將公佈數據

  無人機在飛行中。

  以反恐名義濫用 接近“盲炸”誤殺大量平民

  在現代反恐戰爭中,無人機由於擁有各種技術優勢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標監測、情報分析和遠程打擊等方面,目前的無人機仍無法確保萬無一失。

  自從奧巴馬上任以來,美國大幅增加在境外利用無人機打擊恐怖嫌疑人的行動。儘管美國官方強調無人機“精準”針對目標,最小化平民傷亡;但是實際上,無人機行動因缺乏正當程式而造成眾多平民傷亡,引發爭議和批評。

  分析人士指出,美軍在中東和中亞使用無人機打擊恐怖分子時,行動“簡單粗暴”,毫無“精準”可言。有獨立調查組織估計:過去10年,美國軍方和中情局向7個國家派出了500多架攻擊型無人機,殺死約3800名武裝人員、400名平民和至少8名美國人。

  專題文字/熙怡

  選定目標

  幾乎是“盲炸”

  奧巴馬政府稱,無人機暗殺行動的目標除屬於“基地”組織和其附屬組織外,還必須是那些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的人,打擊目標不受國界限制。

  不過事實上,美軍在實施無人機暗殺計劃時,暗殺目標並不一定都是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的人。無人機打擊造成的傷亡中,多數是無辜民眾,這讓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陷入外界指責“濫殺無辜”的漩渦中。

  去年,美國“截擊”網站獲得一位斯諾登式的人員爆料和機密文件。根據這位人員所説,按照既定流程,美軍情報分析人員會首先繪製涉恐嫌疑人肖像,分析其危險程度,製成“個人簡歷”,然後把這些簡歷經高層核定放入“打擊籃子”裏,篩選出打擊目標。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篩選過程充滿主觀因素。“截擊”網站援引的文件披露,美軍在阿富汗等非傳統戰場上,確認恐怖分子行蹤時嚴重依賴於通信信息蒐集,且有相當部分情報為所在國提供,情報準確程度存疑。而且,目標選定後上報給奧巴馬審批,奧巴馬平均僅花費58天就簽發針對一個目標的打擊命令。接下來,美軍有60天的行動時間。

  此前,就有知情人士批評道,美軍無人機難以在短時間內核實目標人物的身份,“簡單粗暴”無異於“盲炸”。美軍會以“敵人”説辭掩蓋無辜人員的死傷,矇混過關。對於非目標死者,即便他們身份不明,美軍也傾向於稱其為“行動中擊斃的敵人”。

  打擊效果

  毫無“精準”可言

  美國總統奧巴馬2008年上任以來,加大了無人機打擊力度,其任內實施的無人機打擊行動遠超前總統喬治·W·布什。按美國白宮和軍方説法,無人機“精準”針對目標,最小化平民傷亡。

  但在2015年10月,美國“截擊”網站援引所獲文件內容報道,美軍在中東和中亞使用無人機打擊恐怖分子時,行動“簡單粗暴”,毫無“精準”可言。

  一些機密文件顯示,美國無人機項目殺害的人數較之白宮公開承認的要多得多。文件顯示,在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之間,美國特種部隊在阿富汗發動的無人機空襲造成超過200人死亡。在這些人中,僅有35人是預定目標,剩下的很可能包括女性、兒童和其他平民。

  巴基斯坦的統計顯示,2012年,死於美國無人機空襲的40%是平民,與恐怖分子沒有任何關係。2004至2012年間,美軍針對阿富汗恐怖組織的無人機空襲有300多次,殺死人數3000余人,其中誤殺平民和兒童1100人。

  根據美國新聞調查局的數據,從2002年到2012年,美軍及其盟友在也門的軍事行動,至少導致362人死亡,其中60人是平民;最多導致1055人死亡,其中163人是平民。以此計算,在美軍也門軍事行動中,平均誤傷率超過10%。

  有美國獨立調查組織估計,在過去10年,美國軍方和中情局向7個國家派出了500多架攻擊型無人機,殺死約3800名武裝人員、400名平民和至少8名美國人。

  應對批評

  白宮無奈

  將公佈數據

  2001年11月,美國正式啟動無人機項目。十多年來,這一項目迅速成長壯大,無人機種類越來越多,應用廣泛。美國空軍無人機操作員超過1300人,他們在美國本土的基地執行萬里之外的偵察和殺戮任務。

  分析人士指出,無人機的遠程操控令操控者無須置身於一線戰場,自身安全不受威脅。與此同時,遙控無人機消滅敵人變得像打遊戲一樣,這種置身事外的殺戮很可能導致人性對生命的漠然,殺人變得比親臨戰場容易得多。

  無人機的濫用,為被打擊的國家帶來了深重的人道主義災難。輿論壓力之下,2013年5月,白宮公佈了反恐行動新指南,對無人機襲擊計劃施加更多限制。奧巴馬承諾,無人機行動將會嚴格針對那些“對美國人民形成持續的、強大的威脅的人”。

  在此之後,針對美國政府和軍隊濫用無人機的批評依然不絕於耳。美國白宮在本月7日宣佈,將公開自2009年以來美軍無人駕駛飛機實施反恐空襲所造成人員死亡的數據。

  美軍現役主力無人機

  MQ-1“捕食者”(Predator)

  機長8.27米,翼展約14.87米,最大活動半徑3700公里,最大飛行時速240公里。

  飛行高度約8000米,在目標上空滯留時間24小時,最大續航時間60小時。

  可攜帶2枚海爾法(地獄火)導彈,但主要執行偵察任務。

  2018年,“捕食者”升級版將交付軍方,新型號“捕食者”翼展達24米,能一次飛行40小時。

  MQ-9“死神”(Reaper)

  “死神”是在“捕食者”基礎上研製的,翼展約20米,最大飛行時速460公里。

  該機型空載時巡航飛行高度達1.5萬米,滿載時巡航飛行高度達9000米。

  可同時攜帶兩枚GBU-12鐳射制導炸彈、4枚海爾法(地獄火)導彈、227公斤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和113.5公斤的小直徑炸彈。

  RQ-4“全球鷹”(Global Hawk)

  身長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飛重量1.1622萬公斤。

  機載燃料超過7噸,最大航程可達2.59萬公里,自主飛行時間長達41小時,可完成跨洲際飛行。

  裝備光電高解析度紅外傳感系統和CCD數字攝像機。

  有效載荷只有900公斤,攜帶裝備的能力非常有限。

  RQ-170“哨兵”(Sentinel)

  對特定目標進行偵察和監視的隱形無人機。採用無尾翼飛翼設計,使用單引擎。翼展約20米,起飛重量可達3856公斤,最高飛行高度不超過1.5萬米。

  (熙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