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火箭首次在船上軟著陸 充氣式太空艙飛往空間站
新華社華盛頓4月8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8日攜帶首個試驗性充氣式太空艙飛向國際空間站,這是該飛船在去年6月的爆炸事故後首次給空間站運送物資。同樣受關注的是,此次發射的運載火箭第一級在一艘無人船上成功實現軟著陸,這在火箭回收史上還是第一次。
美國東部時間16時43分(北京時間9日4時43分),“獵鷹9”火箭搭載“龍”飛船從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約10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與以往發射一樣,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再次嘗試將“獵鷹9”火箭第一級垂直降落在大西洋中一艘名為“當然,我依舊愛你”的無人船上。此前4次類似試驗均告失敗。該公司網上發佈的視頻顯示,此次當火箭接近無人船時,它的速度逐漸減慢並不斷調整降落姿態,最後在箭體與甲板成90度角的那一刻穩穩降落,著陸點與船正中心位置僅有很小偏差。
該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隨後在記者會上説:“火箭落到了船上,但沒有弄出一個洞或倒下,所以我們真的非常激動。”
馬斯克還透露,發射前他曾估計軟著陸成功的可能性為三分之二,“在船上著陸依然相當的難,這個目標太小了”。
火箭第一級回收試驗的最終目標是研製可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去年12月,“獵鷹9”火箭第一級已成功在陸地平臺上軟著陸,但是海上軟著陸難度更大、成功率更低。
在“龍”飛船攜帶的3.2噸物資中,最受關注的是美國私營航天企業比格洛航天公司與美國航天局合作研製的充氣式太空艙——“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該結構重約1.4噸,起始大小為直徑2.36米、長2.4米;充氣後會膨脹至直徑3.2米、長3.7米,內部空間16立方米,與一個小型臥室大小相當。
“比格洛可展開活動模組”將成為國際空間站上第一個充氣式太空艙。在其與空間站對接的兩年期間,宇航員將會開展一系列試驗,評估其作為未來人類深空探索棲息地的性能。不過,此次宇航員不會在裏面居住。
除了這些物資外,飛船上還攜帶一些科學實驗材料,將幫助科學家研究在失重環境下的肌萎縮與骨質疏鬆,了解納米尺度下粒子流在太空的相互作用,以及分析蛋白質晶體在太空的生長速率以設計新藥等。
按計劃,飛船將於10日飛抵空間站,屆時宇航員將使用空間站的機械臂捕捉它並完成對接。這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第八次向空間站運送物資,該公司去年6月第七次貨運任務發生火箭爆炸事故,此後貨運任務暫停。
2011年航天飛機退役後,美國航天局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軌道ATK公司的飛船為空間站運送物資。軌道ATK公司的“天鵝座”飛船上月22日發射,目前仍對接在空間站上。因此,這也將是兩家公司的貨運飛船首次同時對接在空間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