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企業機構組團來華 掘金中國養老市場
4月11日,中澳醫療健康和養老産業論壇在京召開。圖為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長史蒂文·喬博(Steven Ciobo)致開幕詞。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胡慧敏):4月11日,中澳醫療健康和養老産業論壇在京召開。此次論壇由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主辦,是2016“澳大利亞周·中國”(4月11日-4月15日)商務訪華活動之一。來自澳大利亞的醫療和養老機構的代表同與會的中國企業展開交流,探討中澳自貿協定框架下兩國在衛生保健和老年護理産業的合作機遇。
澳大利亞代表:中國醫療市場潛力巨大
2016“澳大利亞周·中國”商務訪華活動是對2015年12月生效的中澳自貿協定(ChAFTA)的積極響應。依據中澳自貿協定,對於醫療健康和老年護理服務,中國將允許澳大利亞服務機構在華設立經營性的老年護理機構。澳大利亞醫療服務機構首次可以在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江蘇、福建、廣東和海南等省設立澳大利亞獨資醫院,並能夠與中國的相關機構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幫助發展老年護理行業並提高衛生保健水準。這將為澳大利亞醫療健康與老年護理服務機構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也將為中國醫療健康和老年護理行業帶來更多契機。
中國的老年護理服務市場潛力巨大。據悉,中國老齡化人口正在迅猛增長,65歲人口現在已超過1.3億,佔總人口比例超過10%。中國正在大力投資健康和老年護理産業,預計到2020年在該産業的投入將達到GDP的6.5%-7%。
與會代表之一、復興健康控股總經理泰山(Tucson Dunn)指出,中國醫療市場在未來幾年具有巨大的投資潛力。當前的中國正經歷醫療行業的轉變,市場存在很多並購機會。此外,隨著中國人收入的增長、政府投入的加大、外商投資環境的優化以及私營醫療機構的加入,中國醫療市場將進入全新的快速發展階段。
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産業學院院長烏丹星表示,當前中國的老年照護以家庭照顧為主,照料資源單一,並且獨生子女在照護設施和技能上存在很大的缺失。而與此同時中國缺乏長期照護機構和專業照護團隊,因此中國的老年照護市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澳大利亞老年照護作為一個産業和公共服務産品發展的較為成熟,形成了家庭、社區、機構三層照護體系,並且政府和市場職能劃分明確。這也是中國老年照護産業發展的目標。
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商務專員、澳大利亞駐北京大使館參贊劉初陽博士指出:“澳大利亞具有強大的智慧醫療保障解決方案,並在老年護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幫助中國發展醫療健康和老年護理産業。”
澳企進軍中國前需“做好功課”
在暢談合作機遇的同時,與會代表們也談到,由於中澳文化的差異,澳大利亞企業在進入中國醫療市場時面臨一些挑戰。皇家澳洲頤養服務(RDNS)董事長保羅·蒙哥馬利(Paul Montgomery)指出,中國老年護理市場巨大,但中國不是一個單一的市場,她還有很多的子市場。加上中國地域差異明顯,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商業操作模式,要在專業、技術和法律方面傾聽專家的建議,利用中澳企業雙方的經驗,進行優勢互補。
蒙哥馬利進一步指出,文化理解是形成合作的前提。中國老齡化人口分佈的特點是澳企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需要考慮的問題。要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同時結合澳大利亞的産業經驗、技術和商業模式,這樣才能促進合作機會。
天士力集團醫療投資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戴標也表示,中國公立和私立醫院分配不均,醫院之間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而高端資源又多集中在大城市,老百姓看病傾向於去三甲醫院。因此,如果澳大利亞企業單獨作為第三方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很可能會一無所獲。他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澳企先利用自己的醫療技術和中國國內的三甲醫院展開闔作才能有所收穫。
澳企進入中國醫療市場的同時,中國企業也面臨“走出去”的機遇。戴標指出,近年來,澳大利亞華人群體在不斷壯大。由於語言文化差異,部分華人在尋求醫療服務時會遇到很多不便,這催生了澳大利亞對於華人醫療服務機構的剛性需求,也為中國企業進入澳大利亞市場提供了機遇。
在參加完北京的論壇後,澳大利亞醫療健康與老年護理訪問團將前往杭州,進一步與來自中國醫療和養老産業的企業家們進行交流,討論中國醫療健康和老年護理的新趨勢,發掘合作機會。訪問團在華的行程將於4月14日結束。
在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長史蒂文·喬博(Steven Ciobo)的率領下,此次來華的商務代表團匯集了1000多位政府官員、行業代表和企業高層,成為澳大利亞史上最大規模的訪華商務代表團。除了醫療健康和老年護理,本屆2016“澳大利亞周·中國”活動還將覆蓋農業、國際教育、金融服務、高端食品飲料及消費品、科技創新、城市可持續發展及水資源管理和旅遊業。訪問期間,150多場交流活動將搭建中澳企業、行業和政府對接洽談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