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樓市離婚潮"是人間悲喜劇

2016-04-13 08:56:53|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王瑞芳

  近日,上海樓市“假離婚”和“假結婚”的現象有所抬頭,上海多個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協議離婚人數大增,部分區縣民政局對辦理離婚手續進行每日限號。另外,記者從天津和河北廊坊等環京縣市了解到,樓市火爆情形下,出現“假離婚”高潮。除避開限購之外,也為了能夠買房避稅、享受首套房低首付政策。(4月12日《北京青年報》)

  在房地産“限購”的城市,民眾通過“假結婚”、“假離婚”來買房早已不是新鮮事。2013年樓市調控政策“國五條”細則出臺當月,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即出現民眾結婚離婚人數激增、民政局異常忙碌,甚至有人連夜拿號排隊等待離婚的奇葩現象。而今這一現象又有所抬頭,並不是民眾“瘋了”, 而是為了能夠享受買房避稅、首套房低首付政策的“利好”。

  “假離婚”存在道德和法律層面的風險,不僅可能弄假成真,讓一些家庭破裂,一些夫妻人財兩空,而且容易引發新的社會矛盾,不容忽視。也許正因如此,有些地方將調控政策進一步細化,並上升到誠信層面進行管控。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剛需”,為了利益,許多家庭仍舊鋌而走險。

  筆者以為,這不能歸咎於公眾風險意識太差,也不能指責他們對待婚姻家庭太兒戲。很多時候,這只是無奈之下的現實選擇,也反證出政策本身存在問題。不難看出,“樓市離婚潮”之所以大行其道,一是緣于政策“倒逼”,二是因為公眾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要想獲得夠房資格,要想省點錢,除了“假離婚”,他們還能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曾表示,以離婚規避限購,證明很多人把經濟利益暫時置於家庭親情之上,這是經濟人在缺乏外部約束下的理性選擇。財政部長樓繼偉更是直言,“如果一個政策出來,造成一些人間的悲喜劇,這個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

  毫無疑問,“樓市離婚潮”這一人間悲喜劇一而再地出現,拋開調控“成效”,凸顯的正是政策缺陷。政策不夠人性化,缺乏長期性、穩定性、連續性,讓公眾無所適從,無法做出理性的預期,不得不採取一些極端手段。

  “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從長遠來看,保持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繁榮,首先有賴於長期、穩定的市場調控政策,其次政策要人性化,具有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否則就可能病急亂投醫,既難為公眾,也達不到預期效果。

  然而,現實往往令人難以樂觀。一説到去庫存是當務之急,就馬上放寬信貸,甚至撒手不管;一看到房價暴漲,便急忙去杠桿,只求“初見成效”。其特點就是不顧實際,不管後果,只圖眼前,能應付一時是一時。政策反復,使房地産市場亂象叢生。

  國人對婚姻向來抱有美好的期待,憧憬幸福美滿、白頭偕老,如果不是為了鑽政策缺陷的空子,誰會閒得沒事去趕“離婚潮”!所以説,“樓市離婚潮”是面鏡子,值得一些地方政府來照一照,照了之後還要反思、糾正,盡力避免拍腦袋、有缺陷的政策出臺。(張國棟)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