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互聯網+”新浪潮 中國法院信息化進入2.0時代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靳松):2016年4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在京發佈了“國家智庫報告”《中國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評估報告》。報告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首次對全國3512個法院的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了整體評估。評估顯示,全國法院信息化建設已基本完成2.0版的要求,並快速向“智慧法院”轉型升級邁進。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一系列文件,明確了人民法院信息化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方向,並提出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設是人民司法事業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充分認識大數據時代法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強力推進信息化建設轉型升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
報告指出,法院信息化的全面發展為實現司法現代化提供了必要條件,使司法為民宗旨得以充分體現。一方面,法院信息系統有利於降低人民群眾的訴訟成本。政務網站、移動終端等互聯網平臺的開通有效地提高了審判執行信息的傳播,方便了人民群眾獲取信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借助信息化手段所收集的海量司法數據為正確認識和把握審判規律提供了支撐,有效地提升了司法水準、防範冤假錯案、維護司法公正。信息化使全國的案件信息數據實現有效共享,在此基礎上,各地法院可以就某一類案件進行數據交換、共同研討、集中分析,從而逐步實現“類案同判”的司法公正目標。
報告認為,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全面發展為築造透明、便民的“陽光法院”提供技術支撐,使司法公開紮實落到實處。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可以使案件當事人及時了解案件審判進度,掌握法院審判動態,了解自身案件的辦理進展,判斷自己的權利義務與面臨的法律風險。庭審直播、錄播,尤其是依託微博等新媒體技術開展的庭審直播可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旁聽案件的需求,加快司法公開的進程、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與深度。裁判文書上網發佈成為了司法公開的重要突破口,為進一步加強文書説理、規範司法權運行奠定了基礎。隨著信息化建設在法院系統各個環節逐步推廣,必將進一步推動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行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和審務公開。
法院信息化的全面發展為建立法院數據信息池做好充足準備,提升了法院對各類信息的吸納與處理能力。對於法院而言,其掌握的信息主要來源於傳統案件中的檔案、公文等,以及信息數據收集形成的數據庫。通過信息化,將傳統的信息資源轉變為電子數據,並對這些電子化數據進行分類、整理與分析,從而生産出更有價值的司法信息。正是基於數據化的司法信息與數據分析,法院信息化建設可以推動法院向自動化、網絡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以適應社會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