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主動”約俄羅斯 為何無果而散?
導語:
近日,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會議在中斷近兩年後重啟,這是北約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鬧掰後首次正式“握手”。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北約“主動”向俄羅斯拋出“橄欖枝”,而且俄羅斯也對北約示好作出積極回應,然而此次會議卻無果而終。分析認為,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恩怨情仇非一朝一夕形成,並非相逢一笑就能消弭。
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會議重啟談什麼?
北約-俄羅斯理事會2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大使級別會議,這是北約與俄羅斯中斷互動近兩年後重啟理事會會議。然而,經過3個半小時的磋商之後,會議未達成任何建設性成果,俄羅斯與北約兩大軍事力量之間的會議就這樣無果而終。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會後直白地表示:“北約與俄羅斯之間有著深遠而持久的分歧,今天的會議無法改變這一點。”
那麼,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會議重啟究竟在談什麼?
據悉,如何打開依舊無解的烏克蘭危機“死結”是本次俄羅斯-北約理事會會議的主要議題。
兩年前,烏克蘭危機的爆發把俄羅斯與北約拖入新一輪激烈碰撞。特別是克裏米亞通過公投併入俄羅斯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宣佈暫停與俄羅斯的合作。
時過境遷,在意識到單方面凍結與俄羅斯全面合作的政策並未奏效之後,是北約而不是俄羅斯“主動提議”重啟俄羅斯-北約理事會會議機制。而俄方為重開對話只設定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對話必須是平等和建設性的。
北約向俄羅斯拋出“橄欖枝”之後,俄羅斯也對北約主動示好作出積極回應,然而雙方在敏感戰略要地的角力和軍事試探並未因此而有所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