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2016-04-22 08:10:24|來源:中新網|編輯:韓基韜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外媒報道,印度政府本月19日發表聲明稱,安置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王冠上的那顆名為“光之山”的鑽石屬於印度,並強調將以友好的方式,盡一切努力向英國討回這顆傳奇鑽石。但英國方面曾拒絕過這一主張。

  為什麼小小一顆鑽石印度、英國兩國都爭著要呢?這還要從這顆鑽石的傳奇身世説起。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十三世紀。

  【小鑽石大歷史:“山之光”幾經易主 戰亂和暗殺如影隨形】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這顆牽動“國家級關注”的“光之山”鑽石, 最初名為“庫稀努爾”,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鑽石。相傳早在十三世紀時,其被發現于印度著名的古鑽石礦區哥爾負達,原石重約800克拉。最初,它屬於印度的一個土王,後被莫臥兒皇帝所奪。

  傳説稱,1739年,波斯皇帝納迪爾沙進攻莫臥兒帝國,他所想要的,就是這顆美鑽。在遍尋無獲之際,有名後宮妃嬪暗示他,鑽石藏在莫臥爾蘇丹的頭巾之中。

  當波斯皇帝檢查蘇丹的頭巾並從中找出這顆鑽石時,鑽石的大小及光輝使他大吃一驚,忍不住大叫了一聲“光之山” 。“光之山”鑽石即由此得名。

  但8年後,納狄爾沙赫遭到暗殺,他手下一名將軍將這顆鑽石拿到喀布爾獻給阿富汗王朝。後來幾經輾轉,十九世紀錫克王國的蘭吉特辛哈將它再次帶回印度,可是在他死後,錫克王國就傾覆了。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1849年,英國入侵印度時,“光之山”由東印度公司總督戴胥勳爵作為戰利品,呈獻給維多利亞女王。女王將“光之山”加工成108克拉的鑽石,將其與切割下來的碎鑽一起鑲在王冠上。2002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母親去世後,這頂王冠一直在倫敦塔展出。

  而印度副檢察長蘭吉特•庫馬爾表示,“光之山”是19世紀錫克國王蘭吉特自願送給英國的,以報答英國在錫克戰爭中對他的幫助。庫馬爾説:“如果我們開始對其他國家博物館的寶藏提出聲索,別的國家也會對我們博物館的寶藏這麼做。”

  這番話讓很多印度人感到極大失望,他們認為索回“光之山”的希望可能落空。印度政府為此發表聲明,指出副檢察長的表態不代表印度政府的立場。

  多年來,印度各界強烈要求英國歸還這顆鑽石,但英國一直拒絕。英國首相卡梅倫曾表示,如果答應了印度的要求,未來大英博物館將“空空如也”。

  目前,這顆被估值約70萬美元的傳奇鑽石,還呆在英女王的王冠上。

  而“光之山”並不是第一個或最後一個有著如此傳奇歷史的鑽石。世界上還有很多著名鑽石,背後大都隱藏著複雜傳奇的故事。這些故事的真實性難以一一證實,但正因如此,給鑽石更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鑽石之王“非洲之星”曾引大盜想入非非】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説起鑽石之王,“非洲之星”當之無愧。這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寶石級金剛石是1905年1月在南非的普列米爾金剛石礦山發現的,當時被稱為“庫利南”鑽石,是一塊晶體不太完整的金剛石塊,顏色為無色透明、無任何瑕疵、質地極佳、重達3106克拉。、

  由於南非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大家一致認為應把它運往倫敦,獻給愛德華七世國王。

  但這件舉世無雙的珍品也引起了世界各地珠寶大盜想入非非,有關人員花了幾個月時間考慮如何保障運輸安全。最後,倫敦警察廳決定,最佳原則是“越簡單越安全”。

  大如茄子的鑽石被裝進一個沒有任何標識的包裹郵寄出去,一個月後出現在白金漢宮的皇家郵袋裏。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最終被加工成9粒大鑽石和96粒較小鑽石,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

  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鑲在英國國王的權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有64個面,重317克拉,鑲在英帝國王冠上。剩下的鑽石做成了包括胸針、項鍊、耳環在內的飾品,為包括後來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內的英國王室成員所收藏和佩戴。

  【“布拉崗扎”:近乎無色 下落不明】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1725年,三個苦役犯在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找金塊時發現了這顆近乎無色,僅帶有極輕微的黃色,呈鴨蛋狀,重量為1680克拉的鑽石。

  在一名神父的幫助下,三人將其交給當時的葡萄牙總督,以求赦罪。後又被獻給葡萄牙女王,並以當時攝政王布拉崗扎的姓命名。

  傳説,人們曾將其加工成一顆重560克拉的飾鑽。其後,此鑽下落不明,有可能存于葡萄牙王室。

  但在20世紀60年代,英國寶石研究所曾向葡萄牙政府打聽其下落,可惜未得到明確答覆。另有傳説,該鑽被鑲在匈牙利王冠上。

  【有缺口的鑽石:“奧爾洛夫” 給情人的禮物】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奧爾洛夫鑽石重189.62克拉。這顆鑽石呈淡青綠色,像半個鴿子蛋,一邊有缺口,可謂前沙俄名鑽。據稱,當時的奧爾洛夫伯爵助情人凱瑟琳當上女沙皇並贈送這顆鑽石,為了提醒情人自己的重要地位。

  然而,凱瑟琳接受了鑽石,卻收回了對奧爾洛夫的愛。

  奧爾洛夫鑽石是世界第三大切割鑽石。它有著印度最美鑽石的典型純凈度。

  【大莫臥兒:或係“奧爾洛夫”本體】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大莫臥兒”是17世紀在印度發現的鑽石。“大莫臥兒”根據泰姬陵的建造者沙迦汗命名。原石重7875舊克拉,加工成玫瑰花型後重240舊克拉(一説280克拉)。

  1665年,法國旅行家塔韋尼埃在印度王宮服務時,曾目睹這顆鑽石。但是,這顆鑽石後來失蹤了。傳説後世的“奧爾洛夫”和“光之山”鑽石,可能都是從“大莫臥兒”鑽石分割出來的。這些説法難以證實。

  【血鑽“攝政王”:罕見純凈 完美切割】

  女王王冠鑲鑽印度英國爭著要 揭秘傳奇名鑽 (圖)

  “攝政王”鑽石是1701年,由在戈爾康達的克裏斯蒂納河畔帕特爾鑽石礦幹活的印度奴隸發現的,原重410克拉。該鑽石以其罕見純凈和完美切割聞名,它無可爭議當屬世界最美鑽石。

  但這名奴隸為了把鑽石帶出礦山,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將鑽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後纏上綁帶,逃出了礦區。他向一個英國船長吐露了秘密,並提出與該船長分享鑽石,而條件是幫助他逃離這個國家,船長表面上答應了這個奴隸的要求,但在旅途中,船長偷走了鑽石並把他扔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留下一段令人唏噓的往事。

  “攝政王”鑽石現收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阿波羅藝術館,供人觀賞。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