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不要試圖給90後貼標簽,請平視他們

2016-04-26 08:27:34|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作為一個90後,我唯一有底氣説的大概只有這一點:90後是多樣化的一代,所以,不要試圖給你遇到的90後貼標簽。俯視或仰視都沒必要,我既不想受到偏見,也討厭被莫名其妙地呵護,同時反感言過其實的讚賞,平視就好。

  有種説法,90後不喜歡別人叫自己90後。忝列90後的我深表同意。最近,因為媒體的一些報道和評論,讓90後又一次成為被討論的對象。其實,引發爭議的 “90後不替領導訂盒飯”,只是一則舊聞。時隔4年,這個故事依然能戳中人們的神經,“不好管理”“叛逆”“個性”或“任性”,似乎已經成為90後擺脫不掉的群體標簽。

  單純把人按出生年份劃分,難免簡化和片面。作為一個90後,我覺得我們和80後、70後,甚至我們的父輩60後的相似性大於差異性。就拿“不買盒飯”表現出的叛逆一面來説吧,真是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誰的青春不叛逆?人不輕狂枉少年。猶記80後的韓寒橫空出世時,還是小學生的我在電視機前看他參加《實話實説》。那股子叛逆的傲慢勁,堪稱空前。再長大點讀《八十年代訪談錄》,驚訝地發現原來“80年代新一輩”,也就是60後,我們的爸媽,年輕那會兒也是跩得沒邊。

  同樣,在隨大流、與社會妥協和變得市儈方面,後浪也不輸前浪。80年代的天之驕子工作數年後,已經成了讓實習生買盒飯的領導;而曾經被認為個性十足的80後、90後,也前仆後繼地想要擠進“不自由”的體制內,當一名公務員。

  如果説90後有什麼新的特點,那不是因為我們突然就天賦異稟了,而是因為不同的時代,在相似的人身上留下了不同的烙印。我的一個發現是,90後、00後不過是80後的延續。按出生年代劃分人群的做法,正是從80後開始在中國媒體上大行其道的。而且,上世紀80年代還定義了另一代人,那就是那會兒正年輕的“80年代新一輩”。這背後真正具有分水嶺性質的事件是改革開放。從80後開始,中國人習慣給每個十年貼一輪新標簽,這正説明瞭改革開放使我們進入了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期。從世界範圍來看,是技術導致了時代特點的加速更迭。深遠影響當下生活的互聯網技術也正是在80年代逐漸成熟的,而且中國一開始就趕上了這一輪技術變革。由此,90後真的沒什麼特殊的,他是一個重大歷史轉折的余韻。

  但是現在,輿論好像就是對90後有特殊的偏好:一個年輕人做了一件荒唐的事,標題裏非要加個“90後”,這已經成了慣例。而一個年輕的創業者要給自己的創業項目造勢時,也一定要冠以“90後創業者”之名。在前一種語境中,90後被俯視,是不懂事的小年輕;在後一種語境中,90後又被捧得高高在上,代表著新銳、創意和進取。俯仰之間,唯獨缺了平視,這和輿論本身的誇張偏好有關:貶低90後的任性,網站可以賺點擊量;吹捧90後創業者,也有資本炒作的成分。與其討論90後是什麼,如何與90後相處,怎麼評價90後?不如實實在在以平視的眼光看我們做了什麼。如此,所謂的“群體特點”,其實是背後的時代特點,也就自然顯現了。

  今年年初發佈的《2015年度大學生公益現狀調查報告》顯示,90後是一個對公益特別熱心的群體;根據去年年底社科院發佈的《2015中國創業心態調查報告》,80後才是創業主力,而被資本和媒體追捧的“90後”創業意願不如前者。4月20日,《中國青年報》登出的一篇報道《小時代的利他主義試驗》關注了80後、90後中的一個群體——“新知識青年”,他們致力於利用互聯網傳播嚴肅的學術研究和社會觀察,這似乎又和經常與90後聯繫在一起的“娛樂化”背道而馳。

  以上的這些調查、分析,展現了90後的多樣性,在改革開放後,自由選擇的空間變大,多樣性是順理成章的趨勢。作為一個90後,我唯一有底氣説的大概只有這一點:90後是多樣化的一代,所以,不要試圖給你遇到的90後貼標簽。俯視或仰視都沒必要,我既不想受到偏見,也討厭被莫名其妙地呵護,同時反感言過其實的讚賞,平視就好。

  此刻,在百度搜索欄輸入80後、90後、00後,得到的反饋結果數量分別是9050萬,9160萬和3800萬條。可以想像,幾年之後,00後的搜索反饋數將會反超“前輩”。新的爭論和審視降臨之時,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得到平視嗎?(程曼祺)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