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光明論】營改增5000億減稅紅包如何落實?
原標題:【新常態•光明論】營改增5000億減稅紅包如何落實?
光明網訊(記者張琳)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實施“營改增”,自此營業稅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是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稅,按照測算,2016年減稅金額將超過5000億元。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這些新增試點行業涉及納稅人近1000萬戶,年營業稅規模約1.9萬億元,佔原營業稅總收入的比例約80%,涉及面之廣前所未有。光明網記者走訪“營改增”新增的四大行業發現,企業對“營改增”最普遍的擔憂就是“如何確保稅負只減不增”?
稅率上升並不等於稅負增加
“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是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營改增”改革的承諾。按照新規,新增的四大行業中,建築業由此前3%的營業稅稅率改為11%的增值稅稅率,稅改幅度最大。“剛開始對營改增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一聽説11%的稅率就覺得很恐怖”,廈門協峰欣機電安裝有限公司向光明網記者表明瞭他的擔憂。
實際上,稅率上升並不意味著稅負增加。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志剛指出,營業稅是按企業營業額徵收,其弊端是每交易一次都要徵稅,容易重復徵收。而增值稅是按貨物和服務的增值額徵收且進項稅可以抵扣,建築業中企業購進的建築材料、建築機械、運輸工具等都可以抵扣,只需要就本環節的增值額乘以11%的稅率繳稅,行業稅負將減輕。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針對不同的行業,營改增在方案設計時也給予了充分考慮。比如建築行業採取過渡性措施,對老合同、老項目區別對待,對勞務用工方式的調整,甲方提供材料的處理等政策上都給予照顧。對廈門協峰欣機電安裝有限公司來説,“清包工”、5月1日之前登記的舊項目可選擇按3%徵收率簡易徵收,這些細化的政策措施讓企業實實在在得到了一些優惠,也有助於建築行業總體上實現稅負只減不增。
“二手房增值稅一定是只減不增”
對於房地産業行業來説,此前5%的營業稅稅率改為11%的增值稅稅率,但作為成本“大頭”的土地出讓金可以在銷售額中扣除,稅負也將明顯降低。例如房地産某項目的總銷售收入為30億,實行營業稅時納稅額為:30x12.8%=3.84億;實行增值稅後,納稅額為:30x11.2%=3.36億,總體減少納稅0.48億。
對廈門中澳城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來説,屬於小規模納稅人,實際稅負為1÷(1+5%)×5%=4.76%,小于原營業稅5%的稅率,切實實現稅負的減少。同時,“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將會促使更多的企業購買不動産,對房地産企業來説,去庫存銷售也是一大利好。
“營改增”會加大二手房買賣稅負嗎?這是普通關注對於營改增最為關注的話題。“二手房增值稅一定是只減不增。”廣東省國稅局貨物和勞務稅處主任科員黃煒鋒介紹,“營改增”原則上延續原有政策,個人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增值稅;個人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5%的徵收率全額繳納增值稅。以一套房産證兩年以下、售價100萬元的房子為例:徵收營業稅(銷售總額的5%),即繳納營業稅5萬元;5月1日營改增後,徵收增值稅(銷售額×徵收率5%),因為100萬元是含稅價,增值稅以不含稅價為計稅依據,即稅款=[100萬÷(1+5%)]×5%=4.76萬元。也就是説,營改增後,二手房交易繳納的增值稅比營業稅少了2400元。
營改增:減負助力企業擴大市場
對於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全面推開營改增後分別由此前5%的營業稅稅率改為6%的增值稅稅率,如何實現稅負只減不增?“營改增”所涉及的生活性服務業主要包括餐飲業、住宿業、醫療教育、家政服務業等業態。目前,這些行業的營業稅稅率一般為5%,“營改增”後一般納稅人稅率為6%,小規模納稅人將實行3%徵收率。
廈門銀鷺山莊有限公司屬於酒店餐飲服務業也在此次“營改增”的試點範圍,2015年其營業收入為400多萬元,屬小規模納稅人,按照新方案3%徵收率進行徵稅,全年減少稅收近10萬。對於多數中小型企業特別是生産性服務企業來説,“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最大利好絕不僅僅是稅收減少,憑藉此次稅改,提高技術含量向産業鏈環節延伸更促使企業擴大市場,對企業來説這比減稅更重要。
而一般納稅人6%的稅率雖然相比以前5%的營業稅有所提高,但由於可以採取進項抵扣,稅負不一定會上升。以食品行業的的廈門銀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全面實施“營改增”後,公司的不動産建築工程、零星工程以及修繕費等業務,都可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不動産投資成本的降低將刺激其在各生産基地擴大投資;而稅負的降低將增加其經營性凈現金流並增強其盈利能力。以增值稅專用發票為財務報支憑據後,完整的增值稅抵扣鏈條,將減少公司取得假發票、大頭小尾發票等違規事件,有利於完善公司的各項內部控制。
王志剛表示,總的來看,對於小規模納稅人來説,營改增的確會切實減輕稅負,這有助於小微企業發展。但對於一般納稅人來説,總體上稅負是降低的,但是就個別企業而言依據可抵扣的進項稅票不同可能會出現增減不一的現象。
為此,財政部門已經就此做好各種充分準備,對新納入營改增試點的四個行業原來的稅收優惠政策予以延續,如對養老、醫療、教育、金融機構同業往來、彩票發行等繼續免稅,延續個人轉讓住房的徵免稅政策等;對老合同、老項目繼續實行政策平轉,對特定行業制定過渡性優惠措施等,這些完全可以保證中央提出的所有行業稅負不增的要求。
積極的財政政策助力經濟穩增長
能源行業的廈門東亞電力有限公司告訴記者,以前需要提供合同及利息收款證明等很多紙質資料去地稅櫃檯代開發票。“營改增”後,可通過備案合同增設防偽稅控的稅率,在確認納稅義務發生後可自己開票,省下不少跑櫃檯的人力、時間成本。
而“營改增”真正的目的就在於給企業減負。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共計592萬戶,其中一般納稅人113萬戶,小規模納稅人479萬戶;累計實現減稅6412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減稅3133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3279億元。“營改增”試點運行經驗表明,“營改增”有利於企業剝離研發、設計等生産性服務業,讓企業專心做好主業。
隨著5月1日“營改增”的全面推開,更多的減稅效果將會逐步顯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中國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升中國經濟發展品質。以短期之“減”帶動長期之“加”,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供給創新,“營改增”改革將會逐步釋放出更多的紅利分享于企業。(受訪企業由廈門市翔安區國稅局協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