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內>>正文

北京新機場建設河北供地1138.11公頃 紅線區徵遷全部完成

2016-04-26 21:59:15|來源:中新網|編輯:靳松

北京新機場建設河北供地1138.11公頃 紅線區徵遷全部完成

  圖為廊坊市廣陽區北京新機場建設紅線區內村莊拆遷現場。馮濤 攝

  中新網廊坊4月26日電 (記者 宋敏濤)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北京新機場徵遷指揮部26日透露,截至今日,廊坊市廣陽區北京新機場建設紅線區徵遷工作全部完成,正式封網,已向首都機場集團交地,土地移交面積1138.11公頃,封網涉及廣陽轄區共計22.148公里。據介紹,北京新機場建設用地40%部分佔用河北土地,而河北供地全部在廊坊市廣陽區。

  據介紹,位於北京和廊坊之間的北京新機場建設是國家重點工程,也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廣陽區作為北京新機場建設的主戰場,承擔著機場紅線區、回遷安置區、配套遷改項目共計1462公頃的土地徵收任務,共涉及31個村街,其中機場紅線區10個村街、噪音區5個村街、回遷區4個村街需整體搬遷,共計2980戶,11745人。按照計劃,機場紅線區10個村街分三期進行徵遷。2015年8月底前完成481.96公頃的徵地任務,整體搬遷團城、團城辛莊、畢各莊3個村街;2015年12月底前完成236.35公頃的徵地任務,整體搬遷富各莊、田古營、大古營3個村街;2016年4月底前完成419.79公頃的徵地任務,整體搬遷卜營、義和場、劉家場、楊馬房4個村街。同時,配合完成回遷區148.87公頃及天堂河改道工程175.07公頃土地徵收任務。

  自2015年4月廣陽區北京新機場徵遷工作啟動以來,廣陽全區上下遵循“上保國家徵地,下保群眾利益,服務國家建設”的總體思路,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通過房屋測繪、組織徵遷人員培訓、選房軟體調試、張貼房屋徵收公告、組織徵遷人員入戶宣傳動員。在這一過程中,一期徵遷僅用4個月,整體搬遷了3個村街,涉及人口2180人,徵收土地481.96公頃,遷移墳墓786座,圓滿完成了從墳墓遷移到大田補償再到房屋徵收的“三步曲”。二期徵遷工作啟動後,僅用18天完成房屋徵收663戶,刷新了一期徵收的速度紀錄;僅用14天完成了1031座墳墓的全部遷移任務。三期徵遷啟動首日,完成房屋徵收簽約216戶;啟動僅12天完成605戶,呈現了徵遷工作中難得一見的井噴效應。目前,回遷區和噪音區徵遷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北京新機場建設河北供地1138.11公頃 紅線區徵遷全部完成

  圖為被徵遷土地居民正在選擇回遷安置樓房號。馮濤 攝

  據了解,為保障北京新機場建設按期施工,加快推進紅線區村街的房屋徵收工作,廣陽區專門制定徵遷工作實施方案,建立聯絡督辦機制,設立“6+N”決策機制,對徵遷過程中的特殊事項、疑難問題會商研討、集體解決。區級領導全部靠前指揮,徵遷村街由區委書記、區長、區委副書記分別牽頭分包,指揮調度,現場督導。區級領導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一線指揮,堅持做好分管領域的徵遷工作。來自全區50個單位抽調幹部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全力做好服務。各工作組起早貪黑、夜以繼日地深入調查了解分包各戶實際情況,廣泛聽取群眾合理意見,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和徵遷説服工作,實現了徵遷工作的“速度、品質、和諧”三統一。

  在回遷區建設方面,廣陽區委、區政府反復傾聽群眾意見、建議,本著讓群眾滿意的原則,最終確定回遷安置房建在白家務辦事處的四小寨區域,讓村民離土未離鄉。回遷戶型以85平方米、110平方米、115平方米、135平方米為主打戶型。另外,通過選房軟體,方便群眾選房。針對徵遷村街農轉居産生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及搬遷後就醫、就學等問題,區委、區政府逐一制定具體政策,全方位解除群眾後顧之憂。在徵遷現場開闢了綠色法律通道,設置了巡迴法庭,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著力化解遺留多年的家庭矛盾、鄰裡糾紛。為每個徵遷村街選配三名律師,接受群眾諮詢,引導群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為方便群眾取款,在村內、農村信用社設置了流動或固定存取款網點;組織工作人員為被徵遷家庭拍攝全家福,裝裱留念。同時,嚴格依法辦事,嚴肅工作紀律,嚴守財經紀律,以“四無”為目標,嚴厲打擊“四搶”行為,對徵遷紅線區內惡意套取徵遷資金等行為起到了極大震懾作用,實現了凈化環境、促進公平、警示宣傳、以拆促遷的目的;兌現了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者受益的承諾。(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