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一江連六國 瀾湄合作煥發“黃金水道”新活力

2016-05-10 14:21:3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邵鵬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柳青、王竹):瀾滄江-湄公河被譽為連接中國、老撾、泰國、緬甸、柬埔寨和越南的“黃金水道”。今年3月,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舉行,為瀾湄合作機制劃定了藍圖。瀾湄六國一衣帶水,合作因水而生,水資源合作因而成為這一機制初期五大優先發展方向之一。在瀾湄合作機制下,中國將與流域國家一道,商討航道整治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等議題,讓這條“黃金水道”煥發新活力。

  瀾滄江從青海奔涌而出,流經西藏和雲南的群山,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出境,稱作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因而有“東方多瑙河”的美譽。沿途的人們依水而居、靠水而生,説起這條江的種種都如數家珍。西雙版納州農業局水産技術推廣站站長祁文龍説起瀾滄江裏的魚來頭頭是道。

  祁文龍説:“像長絲釯(魚字邊,音忙),它是長距離洄遊的,它平時生活在下游,泰國、包括老撾、緬甸這一帶,但是到了繁殖季節,它必須要洄遊到上游,到我們比如説動侖羅梭江這些河流去進行繁殖,所以這個保護肯定要上下游大家共同來做。”

  這位13年的老漁政對瀾滄江魚的種類和習性非常熟悉,他提到的長絲釯(同上)也被西雙版納當地百姓稱為“江鯊”,是瀾滄江湄公河獨有的珍稀魚類,每年4月到6月,這種野生魚都要從湄公河流域洄遊到瀾滄江進行繁殖。

  2015年6月,雲南省西雙版納州農業局和老撾南塔省自然資源與環保廳在景洪簽定了《漁業資源保護合作協議》。協議規定建立中老漁業共同保護區,雙方要互通信息,定期開展打擊電、炸、毒魚等違法捕撈行為的聯合執法行動和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而“江鯊”洄遊的路線,就要經過這個漁業共同保護區。

  祁文龍介紹説,瀾滄江-湄公河水域漁業資源豐富,水生生物多樣性程度僅次於亞馬遜河,也是整個流域沿河人口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僅在西雙版納州瀾滄江流域就初步查明有107種魚類,其中包括長絲釯在內的西雙版納獨有魚類達到20種。祁文龍説,這一流域漁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是由於漁業資源的流動性等特點,各國的通力合作愈發重要。“下游國家我們和他們合作主要從幾個方面,一個從關累以下40公里河段,我們劃定了一個共同保護區,去年到現在開展了一次聯合執法、資源調查;然後在關累舉辦了一次規格比較高的增殖放流活動;第三項工作我們還對漁業資源保護的技術人員和沿河的群眾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水準,增加他們的收入,實際上間接降低了他們到自然河段捕獲野生魚種,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

  “同飲一江水”是瀾湄沿岸國家命運相連、休戚與共的生動描述。這條“黃金水道”不僅是商貿航運的生命線,更是沿線民眾的“母親河”,因此共同保護沿河生態資源、有效開展水資源合作,成為瀾湄合作機制初期五個優先方向之一,而中國和老撾等國合作開展的漁業資源保護,為瀾湄合作機制下的水資源合作積累了有利經驗。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錶示,瀾湄流域各國通過水資源合作,可以讓沿岸民眾更好地“靠水吃水”。“水資源合作對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沿河的老百姓基本上是以漁業為生,所以漁業發展有很大的空間。水利灌溉也非常重要,因為他們主要是以農業為主。這個地方的交通出行現在主要還是以河流交通為主。所以,我認為水上交通、水利灌溉、水力發電、漁業發展等,我們都是可以合作的。我認為,農業現代化跟水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而水的治理對農業現代化又是一個促進。”

  瀾湄合作以構建命運共同體為理念,順應時代潮流和各國發展需求,六國之間了解彼此需求,又有共同發展的願望。2015年底以來,受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遭受不同程度旱災,影響了沿岸民眾的生産生活。為照顧流域國家的關切,中國克服自身困難,自今年3月15日至4月10日對下游實施應急調水,以緩解下游國家旱情。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表示,這一舉措充分展示了中國與下游國家守望相助的誠意與善意。

  劉振民説:“上級調水也是有經濟損失的,水電站建成以後,它起了一個防洪的作用,同時也在發電,水一下調走以後,發電就受到影響。但是我想,我們為了幫助下游國家緩解旱情,調水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有意地把水資源的管理、水利合作作為一個合作領域,希望通過這個合作能夠為六國在探討建立水資源合作中心、加強水資源的合作,在水資源的綜合管理、災害應對、農業發展方面加強合作和協調,為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應急調水惠及下游多國,瀾湄流域國家對命運共同體有了切身的初體驗。越南媒體稱,中國應急補水工作為越南九龍江平原緩解乾旱和海水入侵等現象“提供巨大幫助”。柬埔寨外交與國際合作部發表聲明説,中國補水的舉措“對包括柬埔寨在內的湄公河下游國家緩解旱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再次證明中國與湄公河各國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良好合作關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表示,瀾湄合作因水而生,流域國家都是利益相關方,水資源合作的關鍵在於各國相互尊重,顧及各方利益,以誠意協商解決問題。蘇曉暉認為,瀾湄合作機制應該成為共商、共建、共享的次區域合作平臺,直面湄公河流域國家在水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和分歧,商討湄公河航道整治和綜合利用水資源的總體規劃和科學設計,讓這條連接六國的“黃金水道”煥發新活力。

  蘇曉暉説:“瀾滄江-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也是最長的河流,但是目前水資源的開發應該説還不太充分,未來各國要更好地利用水資源,所以就要用好水。怎麼用?應該説這些國家很需要的就是水能,需要發電,中國和老撾、和柬埔寨進行的一些合作就是在這些水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中國很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國家管好水和用好水,中國就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成立一個合作中心。應該説瀾滄江-湄公河機制本身就是中國提供的一個公共産品,而中國提出的這種水資源合作的中心又是下一個層次的更詳細的一個合作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會和其他國家探討如何把合作落到實處。”

  “湄公河”一詞的來源有高棉語和泰語兩種説法,但意思都是“母親河”,由此可見承載著流域人民對這條河的深厚感情。為更好地保護、合理地開發利用,瀾湄機制從提出倡議、籌建規劃,到最終啟動合作,僅用時一年多,得到流域各國的積極響應。從水資源合作可見,瀾湄機制直面難題、務實合作、從項目入手,正一步一個腳印邁出紮實的步伐。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