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範樣本到全面引領 深圳打造中國“創新之都”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蘭旻):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過去的30多年中,勇立改革潮頭,成為中國新時期經濟建設的一個標杆。近年來,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深圳市又以創新驅動為發展新動力,通過實施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新舉措,從製造之城嬗變成創新之都,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完美轉型,再次成為新的典範。在這背後,蘊含著政府的改革智慧、企業的創新探索、個人的夢想堅守。
在2016年央視春晚舞臺上,來自深圳的500多臺智慧機器人和30架無人機驚艷亮相,將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深圳這個城市。在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進程中,深圳始終扮演著排頭兵的角色,而在當下創新正成為中國發展新動能時,深圳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深圳GDP增長8.4%,創近三年同期新高,縱觀2015年,深圳實現GDP1.75萬億元,同比增長8.9%。在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看來,數據固然亮麗,但創新型企業和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更值得關注。截至2015年底,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佔GDP比重從原來的28%提高到4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20%。馬興瑞介紹説:“去年深圳研發的投入超過700億,佔GDP比重達到了4.05%,相當於韓國的水準;現在深圳按照常住人口每萬人的專利擁有量到去年年底已經達到72件,這個數字絕對中國第一;國際專利合約申請量佔了全國的46.8%;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有5524家。”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深圳積極尋找引領未來經濟增長的新産業,開啟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歷程。信息經濟、生物技術、新能源先後作為戰略新興産業加以培育和打造,經過多年發展,新興産業已佔深圳GDP增長貢獻率及總量的50%和40%。不過,深圳卻將眼光看向了更遠的未來。2012年,深圳市提出發展未來産業,深圳市市長許勤介紹説,未來産業大多建立在當前較為成熟的技術鏈基礎上,今後的市場潛力也極為巨大。
許勤説:“深圳未來産業是繼戰略新興産業之後我們進一步培育扶持和進一步作為未來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領域,主要是集中在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海洋經濟、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領域,深圳有這個基礎,有這個能力同時有更廣闊的市場在支撐。”
無論是戰略新興産業還是未來産業,都離不開源頭創新,而源頭創新則需要資金扶持、人才支撐、政策引導等推動要素。近年來,深圳市建立了無償與有償並行、事前與事後相結合的財政科技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銀政企合作、科技保險、天使投資引導、股權投資等支持方式,撬動銀行、保險、證券、創投等資本市場各種要素資源投向科技創新。2010年開始,深圳每年安排10億元專項資金,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至今已累計引進創新團隊63個、“海歸”人才近6萬人。近期,深圳市還出臺了《關於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關於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舉措》、《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舉措》三大文件。馬興瑞表示,深圳一方面發揮政府職能營造創新氛圍,但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落實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4個90%。
馬興瑞説:“第一研發投入90%以上是企業投入,第二我們的研發人員90%以上都在企業,第三我們的科技成果90%來自企業,第四我們研發的機構研究院、研發中心、研究所、實驗室90%都在企業。所以説,深圳市真正落實企業作為創新主體來説絕對是標杆。”
在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下,深圳近年來不斷涌現出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高科技裝備等新興産業領域具有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這其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華為、中興、騰訊、大疆,也有正在崛起的柔宇科技、光峰光電、光啟科技、優必選等新興力量,同時越來越多的“創客”也正在源源不斷地加入科技創新創業的大軍中。
“十三五”時期,創新驅動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突破的重要抓手,而從創新示範樣本發展到全面引領的深圳,也將進一步將創新優勢和成果轉化為實現“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主要動力。許勤説,在新時期,深圳將緊握“製造向創造轉變、速度向品質轉變、産品向品牌轉變”三大理念,提升中國製造的價值。
許勤説:“一方面要在創新能力上繼續增強,二是進一步打造有利於發展的産業政策,三是要更廣泛地積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和産業資源以及人才。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將供給側改革走下去,轉型升級繼續走下去,科技創新來驅動,我們一定能把中國製造變成全球最優秀的製造業品牌。”
創新,將成為今後深圳最重要的城市“基因”,而在談及未來深圳的整體發展時,馬興瑞向大家展示了“兩區三市”的全新目標:“第一要建設更具開放引領和示範作用的全國經濟改革試驗區,第二個目標建立更高水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三市是建成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建立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化城市、建成宜居的有文化有品位的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