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王濤:善者為勇,一路“逆行”的志願者

2016-05-10 10:35:09|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杜軍帥

  王濤:善者為勇,一路“逆行”的志願者

  善者為勇,選擇逆行的志願者。 王濤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9日電(記者 曲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不為任何物質報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並奉獻個人的時間及精神,他們是——志願者。

  擔任青海先鋒緊急救援中心主任的王濤就是志願者中的一員,他曾獲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民政部全國首批優秀五星級志願者、青海青年五四獎章等獎項,同時也是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投身公益事業十余載,他不僅是一位志願者精神的踐行者,更是一名公益團隊的帶領者。

  王濤是一位“老”志願者,從高中時代起的他就投身於各類志願者活動,至今已有十餘年。高中期間他通過寒暑假勤工儉學的收入先後與7名玉樹藏族兒童結對助他們完成學業。大學期間王濤先後利用寒暑假的工作機會為西寧市湟源縣和平鄉中心學校募集數百套桌椅;組織開展百名農民工子女及留守兒童感受“快樂西寧”活動;籌劃寒暑假勤工儉學“幸福格桑花”活動等。

  王濤:善者為勇,一路“逆行”的志願者

  每個生命都應該參加一次救援。王濤供圖

  2010年4月,當獲知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地震後,王濤與他的團隊作為第一時間抵達玉樹災區的民間救援隊,成功搜救生還者12人、救治受災群眾1165人、轉運骨折等傷員25人;配合國家救援隊巡診9天90車次;轉運救災物資5000萬元、協助政府發放藥品、搭建救災帳篷;為災區架設了第一個通訊中繼站。鋻於玉樹地震給王濤帶來的震撼,救援工作結束後他發起並成立民間救援組織。

  2013年,由於王濤所在社區進城務工農民工較多,為減少農民工子女的意外及治安事故發生,他積極組織志願者輪流幫助農民工子女及問題少年補習作業、參加拓展運動、觀看影片、普及安全小知識及公共常識等活動。經過他們的共同努力,社區內再無因問題少年所引發的治安事件。

  2014年為了使自身組織更加規範化發展、合法化發展,他率先作為省內民間公益救援組織在省民政廳註冊了青海先鋒緊急救援中心並出任救援隊隊長。同年,雲南魯甸發生地震,他再次帶領團隊第一時間抵達災區,任務是失蹤者搜尋及遺體處理。魯甸的高溫天氣對於一個來自於寒冷區域的志願者已經很難應付,外加高溫天氣下遺體的味道足可以讓人窒息,同時還要穿著防護服。面對這樣的環境,有些隊員開始動搖,作為西北漢子的他毅然穿上防護服,繼續履行著一個志願者的義務與責任。他的行為感染著所有人,此後沒有一人因為高溫、恐懼而退縮。與此同時,他積極開展助老助殘活動,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的老年人發放“黃手環”30000隻,並提供相應公益救助搜尋服務。在王濤的帶領下,他們共為普通民眾普及急救安全知識公益培訓2600人次、國內災害救援11次、人員搜尋車禍救援14人、搜尋失蹤兒童14人、失蹤老人21人、打撈溺亡人員11人、遊客遇險救助6人、救助病重兒童5人、為上百人群眾性活動提供公益醫療、安全保障112次。

  王濤:善者為勇,一路“逆行”的志願者

  組織開展各類安全救護培訓。王濤供圖

  2014年9月28日,緬甸境內發生一起因遊客攀登中緬邊界雪山而導致失蹤的事件,隨即又發生了搜尋直升機失聯事件。王濤參加了此次國際救援搜尋工作。當時,除中國救援人員外,還有法國等其他救援人員參加。王濤深知此次任務艱巨,因為他不僅是一個救援人員,更是一名中國志願者。王濤通過對事件的研判及分析,選擇陸路進入原始森林進行直升機搜尋,面對複雜的環境及危險,他們沒有退縮,通過十多天的努力,成功鎖定了直升機失事區域,最終找到失事飛行人員。這次任務在緬甸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了8.1級地震,26日王濤與國內救援組織一同前往尼泊爾開展救援工作。抵達災區後,當即開展生還者及遇難者的搜救工作,成功找尋遇難者6人。震後第四天,他在尼泊爾巴德崗地區建立了由本地誌願者構建的志願者基地,通過招募本地有一技之長的志願者,在杜巴廣場上為災民搭建了具有多個功能的志願者工作站,為災民提供日常必要服務。這次行動為中尼兩國志願交流架起了重要的橋梁。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