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聚焦全國主汛期地質災害三大焦點

2016-05-11 16:03:45|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聚焦全國主汛期地質災害三大焦點

  5月9日,在泰寧城關通往開善鄉池潭村的道路溜方處,工作人員在抓緊搶修。近日,福建泰寧連續暴雨,從縣城通往滑坡現場開善鄉池潭村的道路上發生30多處大溜方,兩座橋被大水衝垮。泰寧縣有關部門安排300多名工作人員日夜搶修,保障“生命大通道”暢通。截至5月9日16時,通往池潭村泥石流事故點的救援通道全部搶通。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如何面對28萬多處隱患點的威脅——聚焦全國主汛期地質災害三大焦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眼下,強降雨天氣正在南方繼續肆虐,多地接連出現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公眾在關注福建泰寧泥石流災害救援工作的同時,也在持續聚焦今年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

  “新華視點”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了解到,目前,全國有28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的地質災害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均有較大增長。第二季度全國陸續進入汛期,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將更加嚴峻。

  在當前歷時最長的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今年我國氣象年景總體偏差,多地地質災害防治將迎來大考。

  焦點1:地質災害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調查:一季度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均翻倍

  來自國土資源部的最新數據表明,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國今年一季度地質災害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130%、200%和170%。

  受近期降雨範圍廣、局地降雨強等因素影響,南方已有多地陸續出現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據記者不完全統計,5月6日,江西省宜春市境內的明月山景區突發山洪,明月山山頂纜車附近出現山體滑坡,100多名旅客滯留;7日,浙江臨安市普降大到暴雨,暴發局地山洪,清涼峰鎮出現山體滑坡,截至當日17時,全市受災7900余人,倒塌房屋106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500萬元;9日,福建南平市建陽區發生兩起泥石流災害,造成3人死亡1人失蹤。10日淩晨,廣西蒼梧縣梨埠鎮馬進村一處山體因遭遇連日強降暴雨發生坍塌,造成民房部分受損和4人失聯。

  尤為牽動人心的,是8日福建泰寧縣突發10萬方以上大型自然災害泥石流。泥石流沖毀了池潭水電廠擴建工程施工單位生活營地,同時沖毀了池潭水電廠廠區辦公大樓。截至10日13時,泥石流災害現場已經發現35具遇難者遺體,仍有失聯人員1名。

  記者近日在泰寧縣救援現場看到,當地不少河流山洪洶湧,不少山體滑坡,山上的竹子、杉木等隨著大量紅泥土一衝而下。“持續的暴雨、巨石和泥沙淤積給現場救援帶來不少難點。”在泰寧救援現場的福建國土廳地質環境處副處長劉順桂告訴記者,包括此起災害在內,今年以來,福建省已發生30余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泥石流、滑坡事件,地質災害發生數量上升明顯。

  “最近一段時間,桂北一帶降水明顯增多,各種地質風險隱患也在加大,我們正在進行全天候24小時監測。”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站長吳福説,廣西是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地區,目前,桂林、柳州等一些強降雨區域已啟動地質災害黃色預警,局部地區啟動地質災害橙色預警。針對多地地質災害隱患,國土資源部應急辦日前已緊急發函,要求各地嚴防次生地災。

  “目前我國從南方向北方正陸續進入主汛期,必須做好防災等工作。”國土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説。

  焦點2:是什麼導致了如此嚴重的災情?

  調查:歷時最長超強厄爾尼諾持續影響,多因素疊加加劇地災風險

  記者採訪了解到,極端天氣、地質條件等因素是今年以來南方等地地質災害頻發的主因。

  “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成因複雜,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其中,降雨量、降雨強度和降雨歷時等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劉順桂説,在遭遇多次強降雨時,江河水位較高,土壤接近飽和,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今年入汛以來,南方地區已遭遇了多輪持續強降雨襲擊。“自3月21日起,南方地區接連出現13輪暴雨強降水過程,5月份就多達3輪。”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監測首席專家周兵介紹,以往每年3月至5月是江南春季連陰雨季節,4月至6月是華南前汛期,今年兩個氣候現象出現疊加,加劇了南方雨勢。

  “隨著持續強降雨且落區與前期重疊,南方地區降水的重疊效應加大了災害風險,如土壤含水量將進一步增加,部分地區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升高。”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説。

  受訪專家進一步分析表示,近期強降雨等極端天氣的出現與厄爾尼諾現象具有較大聯繫。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關風峻説,2014年以來的這輪厄爾尼諾現象橫跨三年,已成歷時最長、強度接近於1997-1998年的又一次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受此影響,今年我國降水偏多,南北方汛期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嚴峻。

  受訪人士同時指出,不利的地形地質條件以及部分人為因素也加劇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受岩土類型、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及水文條件等影響,山區坡地往往是山體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頻發地區,像廣西等南方省份,山區較多,房屋不少依山而建,有的或在山腳斜坡以及衝溝口,潛在安全風險高。”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站長吳福説。

  此外,人類工程活動頻繁,疊加強降雨等自然因素,對地表環境産生擾動,也會加劇地質災害的發生。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環境複雜,城鎮化建設等人類工程活動不斷加劇,加之氣候異常、強降雨、地震等影響,地質災害防治面臨更大挑戰。

  焦點3:如何應對嚴重災情?

  調查:關注宿舍工棚選址和預警監測等問題,避免群死群傷事件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致災因素多,有很強的突發性,破壞性強,造成後果點多面廣,公共安全隱患大。

  “目前,我國已完成1080個縣(市、區)的地質災害1:5萬詳查調查工作和15833處隱患點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清全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佈情況,但我國地質條件複雜,隱患點數量不斷動態變化。”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通過綜合治理國內地質災害隱患點核銷了很多,但隨著情況動態變化和調查排查深入,未來隱患點仍會繼續增加。

  上述負責人表示,部分礦山企業、施工單位還存在宿舍工棚選址不當、臨災避讓意識不強、僥倖心理和麻痹思想等問題,導致礦山和在建工程等區域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在全國28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中,對於眾多威脅集鎮、學校、醫院、村莊等人員密集區的隱患點,亟待採取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措施。

  專家指出,除了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面廣外,預警監測等也存在一些現實難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可以事先預警,但如果災情特別突然,也很難做到及時百分百地防範。而且,有的地區還未完全納入監測範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預警效果。”一位長期關注地質災情的業內人士説。

  針對上述問題,專家建議,一要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動態監控威脅人員財産安全隱患點變化情況;二要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及時掌握雨情、水情、震情,發佈預警預報信息;同時還應全面開展督促檢查,在工程建設中嚴格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堅決避免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

  國土資源部負責人強調,今後特別要以庫區、西南山區、地震災區為重點地區,在建水利、水電、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工程和旅遊風景區等人員密集區,認真汲取近年來類似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事件教訓,切實避免地質災害導致群死群傷事件發生。

  此外,在長期層面,劉順桂、吳福等人認為,還要採取水土保持等綜合治理措施,減輕山洪災害防治區水土流失程度,最大限度減少不合理的人類社會活動。同時,對處於地質災害易發區、生存條件惡劣且治理困難地方的居民,要引導和幫助他們逐步實施永久搬遷。尤其是礦山礦區以及大型工程施工現場,一定要做好汛期地質災害環評及防範預案,防止氣象自然因素與人為工程因素疊加造成重大地質災害。(記者董建國、王立彬、徐海濤、林暉、吳小康)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