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張北“草原天路”收費焦點追蹤 公路變景區合規嗎

2016-05-11 20:27:15|來源:新華網|編輯:靳松

  原標題:張北“草原天路”收費焦點追蹤 公路變景區合規嗎

  新華社石家莊5月11日新媒體專電(“新華視點”記者白林)河北張北“草原天路”收費一事近日持續發酵,雖然當地政府已作出相關回應,但對於收費的合法性公眾依然存在質疑,認為是“攔路收費”。

  “新華視點”記者就社會關注的幾個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採訪。

  ——焦點一:從公路變成景區合規嗎?

  網民普遍認為,當地政府巧妙地把公路變成了風景名勝區,是在“攔路收費”。

  長期從事旅遊規劃、風景道研究工作的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余青表示,目前,公路法在公路變成景區方面沒有明確規定。

  根據《河北省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八條,設立市級風景名勝區,由縣(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園林)主管部門組織論證提出審查意見後,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佈,並向省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張家口政府稱,“草原天路”于3月25日正式被市政府批復為市級風景名勝區。在這一點上,張家口將“草原天路”設為風景名勝區是合法的。

  余青認為,現有的法律之間出現了不對接的尷尬。依據公路法,這條道路依然是二級道路,依然包含了一定的通行能力,怎麼保障通行權在成為景區後繼續使用,需要在實踐中解決。

  ——焦點二:公路為何變景區?

  現已建成的“草原天路”全長132.7公里。近年來,這條有“中國66號公路”美譽的道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被大力推薦。從2013夏季開始,“草原天路”成為大量北京及周邊地區自駕遊遊客的目的地。

  石家莊一位遊客對記者説,“我去年夏天慕名去了一次,那時‘天路’被炒得火的不得了。距離天路入口的幾千米就已經開始水泄不通了。很多人下車錄影、照相,大群人在草地上踩來踩去。更多的人在那兒吃喝,有的人自覺把垃圾帶走,有的人根本不自覺,留下一堆垃圾。”

  數據顯示,“草原天路”2015年全年接待遊客33萬人次,最多一天達6000輛次,車流密度大、遊客人數多。

  附近生活的居民説,一到旅遊季節這裡經常交通擁堵,垃圾遍地,草場植被破壞嚴重,雖然遊客多了我們也能掙點錢,但是眼睜睜看到被破壞真覺得可惜。

  ——焦點三:門票定價是否合理?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 “因為公路本身具有公益性,變身景區收取門票的合理性僅僅在於當地是國家級貧困縣,政府無力為外來遊客提供旅遊公共服務,不得不向遊客收費以支付成本,所謂‘取之於遊客,服務於遊客’,最基本的原則是基於成本定價,而不是成為地方政府或企業牟利的工具。”

  對於每人50元的定價,雖然當地政府對成本構成給予了解釋,程式上也看似合法,但網民質疑強烈。記者就收費問題致電河北省物價局,經營收費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張北“草原天路”收費在程式上是合規的。至於收多少,張北縣是擴權縣,有定價權,河北省物價局在聽證會後已經備案。

  劉思敏認為,要按年度公佈經過第三方審核的財務報表,使其經濟運行置於全民監督之下。對價格實行動態管理,根據公開、可信的財務報表,決定下一年度價格調整方案,確保門票收費主要用於景區開發、管理和維護,而不是當地所謂的“收支兩條線”。

  ——焦點四:如何保障公路通行功能?

  如何保障作為縣級公路的道路通行功能?張家口方面稱,“為方便沿線村民生産、生活,沿線企事業單位等人員正常工作,對沿線村民持身份證、工作人員持工作證全部免費。”但對於非旅遊的車輛應如何對待並未提及。

  輿論普遍認為,對於旅遊的收費可以理解,對於僅僅是通行的車輛也收費未免簡單粗暴,難免有牟利之嫌。

  劉思敏認為,張家口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保障非旅遊觀光的車輛免費通行。對走完全程的車輛,可通過規定這些車輛必須在多長時間內走完全程,可採取起點買門票、終點退門票的方式進行甄別。

  ——焦點五:“草原天路”路在何方?

  也有不少網民發出呼聲,“如果‘草原天路’再無序進入,這種美麗用不了多久將一去不復返。”

  一些受訪旅遊專家表示,從長遠來看,並不主張這種把公路截斷實施景區管理的方式。哪怕僅僅是縣級公路,只要是地方政府有財力都應該免費對遊客提供相關基礎服務。

  “但從貧困地區的現實情況考慮,短期內採取這種方式,可以理解,但必須平衡好長遠發展與近期問題之間的矛盾,不能把門檻設得過高,否則有可能導致‘殺雞取卵’的後果。”劉思敏説。

  余青表示,有關草原天路由“路”變為“景區”的討論,實際上折射了在自駕遊時代,風景道這種新生事物如何認定,如何進行有效建設、管理和維護,如何在保護與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從頂層設計角度,對現有道路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將風景道納入到制度中來,這樣才能為風景道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並促進以風景道為載體的旅遊景區和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