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5年萬億GDP增量的深圳底氣

2016-05-11 18:37:01|來源:南方網|編輯:靳松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5年萬億GDP增量的深圳底氣

大疆最新的精靈系列無人機。魯力 攝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5年萬億GDP增量的深圳底氣

深圳超多維光電子公司技術人員在研發實驗室做實驗。 魯力 攝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5年萬億GDP增量的深圳底氣

  幾天前,深圳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DJI Phantom)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50款科技産品”之一。這是唯一一款入選榜單的中國科技産品。

  在以核心技術創新為主的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領域,深圳企業與全球同步發展,甚至彎道超車掌握主要話語權。這也成為深圳未來發展的底氣。

  根據深圳“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深圳GDP總量將達到2.6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近1萬億元。而且,“十三五”期間,深圳還要力爭有8—10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行列,意味著未來5年深圳新增世界500強企業要達到4—6家。

  提出這樣的目標,深圳的底氣何在?2015年,深圳全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7003.48億元,增長16.1%,佔全市GDP比重40.0%。以前沿科技創新為驅動的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將是深圳5年近萬億GDP增量背後強大的支撐力量。

  從“跟跑”到“領跑”

  在全球市場爭奪話語權

  汪滔兒時的夢想是創造一個飛行機器人。現在,他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級無人機企業CEO,“會飛的照相機”從深圳飛向全球。

  “全球每賣出10台消費級無人機,就有約7台來自大疆。”大疆創新副總裁王帆説,公司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無人機研發團隊。

  “中國以前有很多企業做低附加值産品,走低性價比路線,我再也不要這樣的生活,而要在擅長的領域,不光做全中國最強,甚至要做全世界最強。”汪滔説,大疆專注于産品創新才能在國際競爭中佔得優勢,才能獲得商業上的大成功。

  2015年,大疆創新的銷售收入中70%以上來自海外市場,邁瑞公司的這一比例是50%,華為3950億元人民幣的全球銷售收入中58%來自海外市場……從深圳走出的世界級創新型企業營收主要來自海外市場。伴隨著創新能力提升,深圳企業在部分重點領域逐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從“跟跑”向全球“領跑”的轉變。

  在距離深圳東南約290公里的海面上,由中集設計建造的深水半潛鑽井平臺“興旺號”去年開鑽。2010年至2014年,中集已連續交付了20座各類海洋平臺,分佈在挪威北海、巴西、墨西哥灣等全球主要油氣領域。

  海洋工程屬於高端裝備製造業,技術難度大,投入資金多,國際競爭壓力大。“任何船東不會因為你沒有做過海洋工程而降低一絲標準,反而是提高標準,要求更加嚴格,這倒逼我們的人才理念、知識産權理念、品質體系進一步提升。”中集集團副總裁于亞説,中集依託深圳發展海洋工程,除了産融結合的優勢,更多是準備在這裡建成國家實驗室來做集成創新,使深圳成為中集和國際上共同協同創新的交匯點。

  在深圳,創新引領産業變革,催生出了不少迅猛發展的“牛企”,推動深圳經濟加快發展。今年一季度,深圳經濟運行實現“開門紅”,GDP增長8.4%,較去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創近3年同期新高。

  深圳提前佈局的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已經開始在深圳經濟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導力量,增加值年均增速17.4%,未來産業規模超4000億元,已成為新增長點。

  “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用充滿創意的産品,開始在世界舞臺證明自己。”在深圳市光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藍光之父”中村修二教授説。

  從“模倣”到“創新”

  以核心技術創新贏得市場

  走進超多維公司展廳,一面挂滿專利證書的榮譽墻,顯示出這家企業的創新實力。成立於2004年的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並不直接生産産品,而是主要通過技術授權盈利,這些專利就是它的主打産品。

  在創業之初,超多維團隊用一年時間考察了全球顯示技術的發展狀況和專利佈局。“夏普、飛利浦等光學産業巨子雖然有優勢,但3D剛興起,機遇是平等的,中國企業有‘彎道超車’的可能。”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戈張説,通過專利佈局,超多維已經成功佔據了世界3D技術的制高點,並成功扮演了一個掌握定價權的技術輸出商角色。

  在超多維申請的650件專利中,全面覆蓋包括晶片、軟體及硬體層面等3D顯示産業各個環節,而且其中80%以上是發明專利。在裸眼3D顯示産業的核心技術——液晶透鏡技術的全球專利佈局中,超多維名列第二,排名在三星、飛利浦之前。

  在戈張看來,申請專利不僅僅是為自主創新成果拿到證明,更是中國企業佈局世界市場的重要一步。

  與超多維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源頭創新不同,大族鐳射則因為掌握了鐳射核心單元技術,成為2015年全球鐳射上市公司中銷售額排名第二的公司。

  在大族鐳射的全球製造基地,一台光纖鐳射切割機正在快速地切割鋼板。不少員工還記得,創業初期的大族鐳射將僅有的資金投到軟體研發上,申請登記了中國第一套鐳射打標軟體著作權。核心軟體技術使得大族鐳射能夠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量身定制,企業市場拓展能力大大增強。

  大族集團副總裁、大族鐳射鈑金裝備事業部總經理陳燚説,大族鐳射1萬名員工中約30%是研發人員,鈑金裝備事業部研發人員的佔比則高達40%,每年堅持將利潤的30%投入研發,而且實行全員品質,以精益思想為指導,搭建起了從研發到服務的全方位精益製造運營體系,做出了很多國內企業以往做不了的産品。

  “兩個30%”,詮釋出這家鐳射領軍企業的競爭力密碼——以核心技術的創新突圍贏得市場。

  “裝備製造企業要耐得住誘惑,沉得住氣。不捨得研發投入,缺乏創新意識,企業不會成長起來的。”陳燚感慨地説。

  從“無”到“有”

  尋找下一個世界500強

  “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阿凡達!”王俊這樣描述自己正在從事的新事業。去年10月,王俊離開華大基因CEO的崗位後,創辦碳雲智慧,主攻領域是“醫療+人工智能”。

  王俊説,碳雲智慧的目標是通過人工智能,模擬出一個虛擬“替身”,幫助人們測試不同藥物的反應,模擬人在不同環境中的生理變化狀態等,幫人們管理、預測健康狀況。

  今年4月,創立僅僅半年的碳雲智慧完成了10億元的A輪融資,被稱為“醫療+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在這個領域,中國幾乎與世界同步發展。”碳雲智慧投資者之一、“享投就投”俱樂部CEO蔡聰認為,和十年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部署一樣,投資碳雲智慧是投資一個時代。

  碳雲智慧所屬的生命科學産業,早在2013年即被納入深圳的未來産業範疇。以源頭創新、顛覆式創新、引領式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生命健康、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等構成的未來産業,成為深圳新的經濟增長點。

  未來産業的佈局,讓深圳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按照深圳“十三五”規劃綱要,到2020年,深圳將力爭8到10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行列。目前,深圳擁有平安保險、華為、招商銀行與正威國際4家“世界500強”。

  “我們有信心,最遲2018年比亞迪能進入世界500強!”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自信地説。

  “比亞迪是靠技術創新走向世界的!”王傳福衝擊世界500強的信心來自比亞迪的産品和技術創新,目前其在電池、電機、電控方面掌握的自主核心技術都走在全球前列。2015年,比亞迪擁有研發人員21356人,佔所有員工數的比例為10.89%;其研發投入為36.75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4.59%。

  碳雲智慧、比亞迪等的崛起,是深圳創新型企業發展的縮影。201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4.05%,這一數字已經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水準。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只有以色列和韓國超過4%。而2015年,深圳市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增加值,合計佔GDP比重63%。經濟增量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主,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50%;工業以先進製造業為主,比重達76.1%。

  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崛起,給了深圳無限的可能。“未來,深圳必將誕生更多人們聞所未聞的創新科技産品。”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説。南方日報記者 劉麗 馬芳 曲廣寧 鄭佳欣

  ■朋友圈

  “比亞迪的創新讓我們更有信心了”

  “深圳創新驅動第一現場”系列報道推出後,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在南方+、微信、微博等平臺也引發了網友轉發、評論、點讚,掀起了又一股探討“新深圳速度”的熱潮。

  深圳盛祥科技董事長徐爽説,深圳企業“走出去”的歷史由來已久,但以前深圳企業更多是外貿加工的角色,沒想到如此多的深圳企業已經在加速全球創新佈局,這對於從“傳統外貿加工”轉型為跨國品牌的盛祥科技來説尤其催人奮進。

  “比亞迪的創新故事,讓我們這些做電動車相關研發的研發人員更有信心了。”深圳市輝的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輝明説,只要是真正有創新的産品,最終會獲得市場的認可。南方日報記者 曲廣寧

  ■對話

  中集集團副總裁于亞:

  深圳具備開放和擅長配置資源的基因

  南方日報:中集非常強調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如何形成了這樣的風格?

  于亞(中集集團副總裁):中集在1980年誕生之初,血液裏就流著國際化的基因,成長了一大批國際化人才。30多年來,中集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的突出表現是國際市場。中集每進入一個新的産業,都是自身成長的節點,很多突破性成長和重大創新都是首先把國際市場打下來、贏得全球主流市場的認可,在集裝箱、海洋工程等主要業務上都是遵循這樣一種發展路徑。

  每當我們在一個領域創新時,都會考慮如何用國際視野形成一種創新模式。一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是只看簡單的市場、訂單,也不是國內、國外的簡單結合,而是要創造一個更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合作模式。

  如今的全球資源配置包括硬資源、軟資源的配置,包括技術資源、市場資源、全球創新等,為什麼要強調這些資源的配置能力?這是産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徵。如果沒有這樣的配置能力,是很難實現訴求的。

  中集對於跨國收購的企業,也力求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優勢,讓他們感覺到中國人做企業同樣能讓他們有更好的創造性、更優秀的資源配置能力和新的發展空間。我們收購企業的著眼點是業務整合而不是財務控制,不是産能擴張,而是模式的變化,希望國內外資源的結合能夠發生化學性的變化。

  南方日報:中集與深圳經濟特區同齡。在過去36年中,中集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于亞:深圳也曾是個什麼資源都沒有的城市,天生具備開放的基因和擅長配置資源的基因。中集也是一直面向全球市場發展,比如海洋工程産業就是高度國際資源配置的産業,要以非常開放的態度去配置全球資源來實現目標。

  36年來,我們的産業角色在不斷變化。最初中集是一個産品製造者,逐漸變成在這個産品行業的一個領導者,比如中集在集裝箱行業自1996年就穩居全球第一,世界上每兩個集裝箱就有一個是中集的産品。

  2002年開始,中集開始尋求從戰略發展上考慮逐漸減少對集裝箱業務的過度依賴。近年來,中集的業務已遍及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海洋工程、空港設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地産等八大板塊,在更多領域創造了世界第一。

  這樣一路發展下來,中集有兩個能力不斷提升,一個是技術能力,另一個則是模式的創新能力,即使在中集最“古老”的集裝箱業務,現在依然在研究創新模式。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中集的整個業態越來越年輕,創新的空間越來越大,在海洋工程、模組化建築等領域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和發展前景。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

  ■記者手記

  做未來真正的推動者

  前不久,記者走進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在這裡見證了光啟全球創新共同體基金、光啟全球創新共同體孵化器的正式成立。該孵化器總投資3億美元,首期投入5000萬美元,將對以色列乃至全球科技創新項目進行投資。

  6年前,當我們採訪剛剛創立的深圳光啟,不會想到,短短幾年時間,這家創新企業就開始邁開腳步走向世界。2010年初,劉若鵬從美國杜克大學博士畢業後選擇了回國,與4名同樣名校畢業的“學霸”小夥伴來到深圳創業。短短6年,光啟這顆有著強大基因的“種子”超常規成長,光啟從5人小團隊發展成為一家全球化的創新集團、一個橫跨五大洲12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創新共同體、一個1400人的大團隊,在多個領域頗有建樹,其中,在近乎空白的超材料領域,光啟相關專利數量世界第一。

  “光啟、華大基因、大疆創新、超多維等都是很另類的,一開始不被很多人看好,後來卻一鳴驚人。”有次採訪,劉若鵬這樣告訴我們。在劉若鵬看來,做引領型、顛覆性的創新有相當一部分必須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這和深圳這座城市當年的發展是一樣的,必須在嘗試甚至是試錯的過程中,去發現內部的規律。

  這是深圳的魅力,這也是創新的力量。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城市的産業發展長期依賴“追趕模倣式”發展模式,經濟雖保持較快增長,但高新技術産業比重偏低,未能擺脫“低度化”風險。正在興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為廣東産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可與全球同步的跨越式發展契機。深圳搶抓機遇,在若干新興産業領域尋求突破並借機優化産業結構,提升在全球産業分工中的地位。像光啟、大疆這樣基於“核心技術的創新”而快速崛起的深圳企業,告訴人們——我們必須主動切入全球價值鏈高端,超前謀劃,推動由前沿科技帶動的新興産業,才能搶佔未來的發展風口。

  在光啟、大疆等創新企業,在這些創新企業扎堆的深圳,每一個人不僅僅是未來的旁觀者,更是未來真正的推動者。他們推動産業不斷向中高端、高端轉型升級,讓深圳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 劉麗 鄭佳欣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