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藝術家:友誼的傳承締結藝術的成果
原標題:友誼的傳承締結藝術的成果——記阿爾巴尼亞藝術家參加中國-中東歐國家藝術合作論壇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卓、劉成鵬、房小玉、姜蕭):5月9日至13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中東歐國家藝術合作論壇期間,9位阿爾巴尼亞頂尖藝術家組成的代表團與中國及其他中東歐國家的代表就藝術合作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幾天的論壇中,阿爾巴尼亞青年芭蕾藝術家阿麗莎·卓妮女士被許多中國同行圍著打聽她的同事、阿爾巴尼亞芭蕾舞院院長伊利爾·格尼的情況。這讓這位青年藝術家非常激動,她沒想到在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有這麼多人認識、熟悉她的前輩。“我們的院長格尼作為當時最小的團員在中國進行了三個月的排練,然後在中國演出了阿爾巴尼亞原創芭蕾舞劇“山姑娘。”這次我們走到哪,都有人問起我們的院長、還有當時參加演出的一些老演員,他們非常願意和我分享當時的經歷,我覺得特別親切。
事實上,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在藝術領域的交流在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曾經非常頻繁,經典的阿爾巴尼亞電影是一代中國人的青春記憶,而阿爾巴尼亞人對許多中國歌曲也唸唸不忘。這些美好的記憶被許多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珍藏著。阿爾巴尼亞著名作曲家恩得利·西納覺得正是這種友誼的傳承為今天中阿兩國藝術家在藝術領域的進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更提升了兩國人民對對方文化理解的層次。“在那個時候,中國和阿爾巴尼亞有著非常好的聯繫,阿爾巴尼亞人很多都會唱中國的歌曲,而阿爾巴尼亞的音樂和電影也被中國人所熟知。在這個基礎上,現在中國和阿爾巴尼亞的聯繫已經有所升級,我們不僅僅是停留在互相“知道”的層面,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一個能相互“理解”對方文化的層面。”
友誼傳承的成果不僅體現在藝術層面,還體現在阿爾巴尼亞藝術家在這次論壇的收穫方面。
阿爾巴尼亞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及民間歌舞團市場部專家南希·傑達妮女士表示她最大的收穫是有機會與不同國家的專家交流思想,推介自己的祖國。“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思想的交流。我們通過的不同形式在論壇上介紹自己國家的情況,比如我介紹了我國芭蕾及芭蕾發展的潛力,得到了很多同行的積極回應。我覺得論壇是一個很好的推介我們國家和我們國家藝術的平臺。”
阿爾巴尼亞國家民間歌舞樂團藝術總監格爾蒂·德魯卡認為,此次論壇為參與國提供了尋找藝術産業合作機會的平臺。“這是一個在“16+1”框架協議下有益的平臺,各國將自己的經驗在這裡分享。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希望可以尋找到與中國,以及參會的其他國家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友誼傳承的成果還體現在即將簽署的多項中阿雙邊文化合作協議中。
阿爾巴尼亞國家劇院院長赫爾文·丘裏對論壇評價積極,他還透露不久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將簽署相關協議推動兩國在文化領域的交流。丘裏説:“中國是一個富饒的國家,有著絢爛的和非凡的文化。我們在即將迎來中阿兩國政府簽署協議的重要時刻,參加這個中國-中東歐藝術家合作論壇,並以後與這個國家合作,我們倍感榮幸。”
阿爾巴尼亞文化部文化創意與文化教育司司長赫莉達·杜羅女士具體介紹了文化協議的相關情況。“非常幸運的是我們將迎來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兩國文化部將簽署雙邊合作協議,這是因為友誼的傳承,也因為雙方建立的相關機制,比如這次論壇。協議將規定具體的合作計劃,參與者、受益者將是藝術家、藝術院所、該領域的專家等等。這些都將有利於我們輸出、推介我們阿爾巴尼亞本土文化。”
據悉,為期5天的中國-中東歐藝術合作論壇由中國文化部與北京市人民政政府共同主辦,是2016中國-中東歐國家人文交流年的重要活動之一。論壇共邀請了來自中國與阿爾巴尼亞、波黑、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黑山、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等16個中東歐國家的著名藝術家、藝術機構代表以及部分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等近300人出席。這是迄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舉辦的最大規模的藝術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