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專家解讀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披法律外衣的鬧劇

2016-05-16 04:43:30|來源:京華時報|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九問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應菲律賓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於近期作出裁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並推動南海仲裁案,在國際上鬧得沸沸颺颺,中國官方密集表態回應駁斥,學界、民間廣泛關注。仲裁案由何而來、菲律賓強推目的何在、中國如何應對……

  記者梳理了各界關注的九個問題,並採訪有關政府部門官員、法學專家、歷史學者,就上述問題一一作答。

  南海仲裁案由何而來?

  菲濫用《公約》爭端解決機制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外交部照會中國駐菲大使館稱,菲律賓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爭端提起強制仲裁,並聲稱其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闡述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以及仲裁庭對本案明顯沒有管轄權的立場和理據。

  然而,在菲律賓執意推動下,仲裁庭仍然強行推進程式。目前,仲裁庭已完成對實體問題的審理,並將於近期作出最終裁決。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菲律賓長期非法侵佔中國南沙島礁並大搞建設。現在卻賊喊捉賊,濫用《公約》爭端解決機制單方面提起仲裁,是一種‘惡意起訴’和訛詐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強説。

  菲律賓為何要提南海仲裁案?

  否定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據外交部條法司司長徐宏介紹,2013年1月23日,在菲律賓啟動仲裁程式的第二天,菲外交部就發佈了一份文件,明確把提請仲裁的目的描述為“保護我們國家的領土和海洋區域”,聲稱不要“放棄我們的國家主權”,把真實意圖很露骨地講了出來。

  “菲律賓執意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實質目的是通過仲裁這種手段將其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沙島礁據為己有,從法律上否定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馬呈元説。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執行理事長曾令良説,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法律途徑,“仲裁”乍一聽是能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做法。而菲律賓的單方面行為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具有較強的欺騙性和迷惑性。

  中國採取什麼立場態度?

  對仲裁案“不接受不參與”

  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絕不接受單方面訴諸第三方爭議解決辦法,是中國的一貫立場。中國政府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立場和態度一直很清楚:不接受、不參與。未來裁決結果作出後,也將不承認、不執行。

  曾令良説,領土主權爭議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事項;而關於海洋劃界,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根據《公約》規定作出了排除性聲明。“雖然菲律賓對南海仲裁案進行了精心包裝,但本質上都屬於領土主權爭議和海洋劃界問題。”

  此外,將南海爭議提交仲裁也違背中國同東盟各國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及中菲之間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解決爭議的共識。

  “菲律賓的做法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講理,對中國無約束力,不影響中國行使自己的權利。”李國強説。

  仲裁庭是否公平公正權威?

  偏離公正立場淪為菲方代理人

  作為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一個臨時機構,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違反《公約》規定,強行審理和行使管轄,屬隨意擴權和濫權。

  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肖建國表示,仲裁庭一味全盤接受菲律賓的非法無理主張,實際上已淪為菲方的代理人,完全偏離了第三方程式應有的公正立場與審慎品格。

  “仲裁庭從一開始就缺失成立的根基,恰如憑空建立的空中樓閣。”肖建國説,“對於這幢違法建築,應予拆除,有關仲裁庭應予撤銷。”

  “作為《公約》締約國,中國所做的一切,針對的不是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也不是國際海洋法法庭,針對的是強行審理和行使管轄權、隨意擴權濫權的南海案仲裁庭。”李國強説。

  南海仲裁案是不是單純的法律案?

  專家: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絕不是一起單純的法律糾紛,而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徐宏説,“大量證據表明,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的真實目的就在於否定中國對南沙島礁的領土主權,並將其非法竊取中國南沙島礁的行為合法化。”

  域外國家的介入更讓南海仲裁案充滿陰謀意味。外交部長王毅曾公開指出:“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後指使和政治操作。”

  事實上,從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起,美國就如影隨形。僅從公開報道看,美國白宮、國會、國務院、軍方都有政要表達過對菲律賓此舉的支持。

  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張海文説,隨著美國推進“重返亞太”戰略,南海問題逐漸升溫。美方公開聲稱,南海島嶼領土爭議事關美國國家利益。在這個背景下,南海仲裁案絕不能簡單地放在國際法框架下分析。

  不參與是否意味著不作為?

  中方採取多種手段維權

  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並不代表中方在此問題上無所作為。實際上,從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案起,中國就通過多個途徑、採取多種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新軍表示,這一立場文件是中國政府標誌性的“有所作為”。

  此外,2015年10月,仲裁庭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作出裁決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裁決無效,對中方沒有約束力,並闡述了五點法理依據。

  中方還通過其他多種渠道向國際社會宣介自身立場。外交部長、駐外大使、發言人等,在會見會談、演講、記者會等多個場合闡明中國立場,批駁菲方行徑。

  不執行裁決結果違反國際法?

  該裁決結果不具備法律效力

  中國外交部多次表示,無論仲裁案最終結果如何,中方都不會接受和承認裁決,更不會執行裁決。中國不會同意任何國家以此裁決為基礎與中方商談南海問題,也不會接受任何國家、機構和個人以仲裁裁決為基礎提出的一切訴求和主張。

  多位國際法專家認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缺失合法性、公正性,所謂中國不承認、不執行裁決結果違反國際法,“完全是貼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