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媒:中國圍繞南海問題打造“朋友圈”

2016-05-16 10:04:40|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顏觀潮

  新媒:中國圍繞南海問題打造“朋友圈”

  南海 資料圖。新華社發

  原標題:新媒:中國圍繞南海問題打造“朋友圈”

  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道 新媒稱, 菲律賓提請的南中國海仲裁案將在近期作出裁決,中國火力全開加速擴大支持其立場的外交“朋友圈”,要以數字證明“中國一點都不感到孤立”。最新加入中國陣營的是擁有20多個成員國的阿拉伯國家聯盟,以及委內瑞拉和加蓬。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15日報道,中國外長王毅日前出席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會議于當地時間12日通過了《多哈宣言》。宣言強調,阿拉伯國家支持中國同相關國家根據雙邊協議和地區有關共識,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文件也指出,應尊重主權國家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

  報道稱,隨著上述國家表明立場,目前已有約40個國家公開支持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立場。

  菲律賓是在2013年1月單方面請求海牙國際仲裁法庭,針對中菲在南中國海的海洋管轄權爭端作出仲裁。

  中國政府一直強調國際仲裁法庭無權審理該仲裁案,重申“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但中國還是非常關注此案。預料國際仲裁法庭將在未來一個月內作出判決,王毅近期頻繁出訪,希望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

  此前,東盟的文萊、柬埔寨和老撾;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和印度;東歐的波蘭和白俄羅斯;南亞及中亞地區的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岡比亞和斐濟等國家,都已公開表達對中國的支持。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恩·斯托裏表示,中國顯然非常擔心國際仲裁法庭會作出對菲律賓大致有利的裁決,並擔憂這會削弱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主張。他説:“中國因此正在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表明國際仲裁法庭並沒有法律權利對此案作出裁決。”

  斯托裏也指出,中國一向堅持南中國海爭端是雙邊問題、不應國際化,如今卻積極組織國際聯盟,他認為中國的行為有前後矛盾之嫌。

  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所長李國強則反駁説:“南中國海問題當然要由當事國通過雙邊途徑解決,但其他國家都有權表達政治態度、外交立場,這不能算是介入。反倒是美國派軍艦到南中國海,這究竟是為了維護南中國海的和平與穩定,還是來製造麻煩?”

  報道稱,針對有輿論批評中國收攬的支持者大多都是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小國,李國強回應説,國家不論大小都有發言權,不存在分量輕重的問題。

  《聯合早報》報道稱,除了積極擴大外交朋友圈,中國駐外大使過去兩周頻頻在其駐地報章上發表署名文章,重申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歷史論述、立場及政策,並解釋中國為何“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

  大使們都強調,南中國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駐阿聯酋大使常華13日在阿《海灣時報》撰文,以不點名方式批評菲律賓説:“個別國家企圖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作為唯一標準,否定包括《聯合國憲章》在內的國際法所確認的領土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原則,掩蓋自己非法侵佔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的事實。”

  駐斯裡蘭卡大使易先良也在當地主流英文媒體《每日新聞》和《每日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警告:“如果仲裁庭針對南海斷續線作出任何形式的判定或要求中方澄清,均屬介入海洋劃界事宜。若此,仲裁庭又向越權與違法的泥潭邁進了一步,仲裁庭及其仲裁裁決不可避免地淪為政治工具。”

  駐英大使劉曉明則于本月4日和9日分別在英國《泰晤士報》及《金融時報》發表觀點。其他發表署名文章的大使包括駐巴西大使李金章和駐委內瑞拉大使趙本堂。

  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所長李國強説,美國等域外國家拿著仲裁案為中國“製造麻煩”、將南中國海問題國際化,中國政府因此必須更積極做好外交工作加以應對。

  他説:“中國過去就海洋主權問題的對外闡述不夠明確,導致許多國家不理解中國政府的立場。所以中國現在展開積極外交,在多種場合尋求更多國家的理解、支持和同情。”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