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孩後一年要花20萬元 市民直呼“要不起”
原標題:生二孩後一年要花20萬元 市民直呼“要不起”
二孩政策放開對於母嬰市場消費的無疑是起了帶動作用,可在市場消費的背後,卻又六成多人直言“壓力山大”。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佈數據顯示,有63.7%受訪者認為結婚生育壓力很大。有濟南市民向女報記者表示,若生二孩後,一年要花20萬元。
數據 女性想28歲結婚 男性期望30歲
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中,有2005位受訪者參與了問卷調查。其中,65.8%的受訪者認為26-29歲是結婚生子的黃金時段,其中38.1%的受訪者選擇26-27歲,27.7%的受訪者選擇28-29歲。濟南市民蘇女士就職于駐濟某醫院,雖然剛畢業不到兩年,她已經感受到婚配的緊迫性。
“雖然説女子最佳的生育年齡是23歲到30歲之間,但從醫學角度出發,23歲到28歲之間生産,無論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還是自身的影響,都是最小的。”蘇女士説,她今年26歲,目前還沒有男朋友,如果現在馬上出現一位合適的男士,兩人談一年戀愛,然後結婚,再備孕半年要孩子,孩子可以正好趕在醫學上的最佳年齡出生。“這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可是日久才能見人心,如果交往一段時間發現不合適,然後再尋覓其他對象再發展,很快就會錯過生孩子的黃金年齡。”她告訴記者,即使第一胎在黃金期順利生産,二胎延期對孕婦將會産生一定的影響。“不僅對自身的産後恢復不利,連孩子出現不健康狀況的風險也會上升。”
採訪中記者發現,除了蘇女士這種有專業醫學知識的人群除外,很多適齡婚育的濟南女性,卻並不著急考慮這些問題,而且男性群體認為的婚育年齡與比女性要晚。採訪中大部分女性認為,28歲婚配是比較適宜的年齡,而男性卻認為30歲時更適合成家。
案 例
生完一孩不再想要二孩
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數據顯示,63.7%的受訪者認為結婚生育的壓力很大。國家放開二孩政策之後,對於母嬰市場的發展無疑起到了帶動作用,但同樣帶來一個問題——年輕人的婚育壓力。
濟南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和老公談戀愛時就幻想著以後可以有兩個孩子,但自打去年第一個孩子出生以後,要二孩的想法日漸寡淡。“原來沒養過孩子,不知道這裡面的辛苦和壓力。現在,光我女孩的花費一個月就要將近一萬元,如果再要二孩,簡直養不起了。”她給記者算了筆賬,保姆的費用一個月3千元,剛給孩子報名的早教班花了2萬元,平攤到每月差不多1千元,加上吃、用、玩的東西,一萬元並不寬裕。市民劉女士稱,前不久剛給1歲的孩子買了涼蓆、衣服、尿不濕等用品,花費了1千多元,“每次進母嬰超市,花的錢就沒有低於1千元過,我一個月的工資全花孩子身上了。”她説,一雙嬰兒鞋就要二、三百元,穿不了多久就會小,到時候要再買新的。
“其實網上的一些嬰兒用品價格都不貴,但是不敢買,孩子用了含有某些化學物質的東西,會影響發育。所以奶粉只能託人從國外買,用的玩的就到母嬰超市,雖然價格貴點,但用起來放心。”市民張女士自己算了一筆賬,如果再要二孩就必須請保姆,“24小時的保姆的花費大概一個月四五千元,我們家四個大人加上兩個孩子,光吃的費用就要三四千元,再加上孩子的早教課、衣服這些必須的,一年差不多要20萬元。”
分 析
父母間攀比增加養孩成本
很多已經生育孩子的家長告訴記者,二孩不是不想要,而是要不起。市民婁先生説:“我們80後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希望孩子能有個兄弟姐妹做伴。可現在的問題是,要孩子得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沒這個實力壓根別想。”
婁先生的妻子孫女士説:“其實只要生了,怎麼都有辦法養,就是窮養富養的問題。可誰不想把最好的給孩子?看見人家孩子穿的用的都是大牌産品,你就會想給自己孩子也買這樣的;看到人家的孩子上早教培訓,咱就怕自己孩子落下。這比來比去,養孩子的費用就多了。”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都市女報》專欄作者依菲認為,父母間的育孩攀比心理,不僅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在孩子今後的成長中,也會將這種攀比心理移植到孩子身上,不利於孩子的心理髮展。“對於‘別人家的孩子’這種傳統式的攀比心理我們都不陌生,讓孩子一生的快樂固著在比較中。其實,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不必向周圍人比較。給孩子最需要的比給孩子最貴的,不僅減少家庭經濟上的壓力,也能讓孩子在一個寬鬆預約的環境中成長,更利於他們健康人格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