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傳承烈士精神 撐“小家”謀“大家”

2016-05-17 16:15:50|來源:人民網|編輯:鄧晨曦

  傳承烈士精神 撐“小家”謀“大家”

  成千珍家庭

  原標題:傳承烈士精神 撐“小家”謀“大家”

  “我將繼續帶領我們家15口人快樂幸福地生活,我還將和全體村民一道,為建設幸福家庭、美麗鄉村發揮光和熱。”臺上,成千珍的聲音鏗鏘有力。台下,大家深受感動掌聲雷動。

  5月1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2016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暨全國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的這一幕,讓大家對小山村裏的革命烈士家庭——成千珍家庭記憶深刻。

  成千珍家庭,是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南城鄉中史村一個革命烈士家庭。她與全家人繼承發揚革命光榮傳統,勤儉樸素的家風,樂於奉獻的精神,博愛無私的胸懷,都深深打動著我們。

  咱們不哭,這個家我來擔

  “爺爺,娘,咱們不哭,這個家我來擔……”這一幕雖然過去多年,但似乎仍在眼前。

  成千珍的父親成法魁,1938年參加抗日,1949年渡江戰役中犧牲。“在我八歲那年,家裏來了幾個人,把一張由毛主席親筆簽名的烈士證書交到我爺爺手中。爺爺看著我臥病在床的母親、殘疾的弟弟和我,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成千珍對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但悲情過後,生活總要繼續,“這個家我來擔”,就是這句壯膽的話,讓成千珍為這個家庭一撐就是60多年,前前後後養育了五代人。

  似乎從那天起,成千珍一下子長大了,承擔起了照顧家人的重任。在失去了父親這個頂梁柱後,母親因積勞成疾、悲傷過度離開了人世,弟弟也落下了殘疾。

  成千珍一邊照顧殘疾的弟弟,一邊發奮學習文化知識,把父親的革命精神,轉化成生活的勇氣和學習的動力,終於考上了邯鄲師範學校,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畢業後的成千珍,為了照顧殘疾弟弟,放棄去縣城教書的機會,選擇了農村老家,並嫁給了鄰村善良本分的莊稼漢董文亮,生下了兩個聰明帥氣的兒子。二兒子18歲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應徵入伍。臨行前,成千珍叮囑他,“咱們是革命的後代,一定要吃苦在前、爭當先進、給家裏爭光。”在部隊期間,因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兒子第二年就被授予中士軍銜,任命為高炮班長,並多次受到嘉獎。

  比起戰爭年代,現在很幸福

  來到成千珍的家,會發現這裡依舊是戰爭年代的老屋土炕,院子裏曬著她常吃的蔫蔫的蘿蔔幹,她有時到地裏挖野菜,吃紅薯葉,經常穿著孩子們的舊衣服,生活的非常簡單。“比起過去戰爭年代,現在真是幸福的很。”這是成千珍的口頭禪。

  生活中,成千珍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走二十里路去娘家料理照應。先是給殘疾的弟弟成了家,後來又給先天有病的兩個侄女成了家。如今,成家後代的兩個侄孫長的高大帥氣。大侄孫今年18歲,二侄孫11歲,她一直用自己的收入資助兩個孩子上學。

  去年,成千珍按照農村的傳統,給兩個侄孫建起了兩套新房,準備給他們成立小家庭備用。講起這些,成千珍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和喜悅,或許在她心中,完成爺爺和父親的夙願,是她此生最大和必須完成的一項使命。

  大家快樂了,小家就幸福了

  提起成千珍這個特殊的家庭,鄉鄰們都為她家點讚。“這麼多年為娘家付出,丈夫從不埋怨,兒子、兒媳們也幫著我。”成千珍和丈夫風風雨雨五十年,從沒因文化學識上的差異而産生障礙,而是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支撐,並在村裏組建了武安落子文藝團,一有時間,夫妻倆還就對唱起武安落子、大平調等戲曲,給村裏的婦女群眾説唱快板,日子過得踏實和美。

  成千珍把自己的家當作課堂,義務給孩子們上剪紙、繡花等手工課程,給困難家庭的孩子們做棉衣等,村裏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老師媽媽”。退休後的她,本可以和丈夫一起安享晚年,但在村裏兩委換屆時,她以全票當選為村支部書記。成千珍接下了這個重任,並連任三屆。九年來,一分錢工資不拿的成千珍,墊資為村裏修蓋了文化廣場、村裏辦公樓。村裏的大事小情,都喜歡喊這位“成媽媽”“成奶奶”上陣。

  “我是革命烈士的女兒,父親那一輩老革命家的精神這麼多年一直在影響我,只講付出,不講索取。”從不領支部書記的工資,反倒常常拿退休工資貼補別人。成千珍還經常帶著她的兒孫們到孤寡老人家掃掃地、挑挑水,洗洗涮涮,在她看來“群眾的事就是我的事,大家快樂了,小家就幸福了……”成千珍的兒孫們也都喜歡自己這個具有優良家風的家庭,“我們這個家,有革命烈士的精神照耀,是烈士的浴血奮鬥與犧牲給了我們今天的幸福,我們的小家就應屬於大家。”

  今年75歲的成千珍,精神依然矍鑠,耳聰目明,她不但帶領著兒孫、侄孫共計15口人的大家庭,快樂幸福地生活著;而且還帶領村裏的婦女群眾參加文藝普法宣傳,為活躍鄉村文化、建設幸福家庭、美麗鄉村發揮著作用。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