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民宅遭遇地震將有“險”可“保”

2016-05-18 18:13:5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原標題:中國民宅遭遇地震將有“險”可“保” 專家稱將完善多層次災害救助體系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林淩):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財政部日前聯合發佈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實施方案。保險責任以破壞性地震振動及其引起的海嘯、火災、爆炸、地陷、泥石流及滑坡等次生災害為主。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但是全國性的巨災保險制度這才邁出第一步。為什麼突破口選擇地震?居民可否放心投保巨災險?

  中國風險研究院院長王穩:“過去我們沒有這樣的制度設計和相應的保障體系,像汶川地震等自然災害都是依靠政府財政、社會救助來實現對居民的補償。無論從國際經驗還是公共財政的性質、老百姓獲得有效保障的角度來看,都應該建立政府頂層設計、商業公司參與、老百姓自擔、社會救助(相結合的)多層次救助體系,才能更好地管理地震給社會和老百姓帶來的風險。”

  王穩告訴記者,2008年汶川地震災區獲得保險業賠付僅佔直接經濟損失的0.2%,遠低於國外30%到40%的平均補償水準。而房産又是中國家庭財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有統計顯示,在全國家庭的人均財富中,房産凈值的佔比超過60%。在中國這樣一個自然災害多、強度大、頻率高的國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選擇以地震為突破口,有著明顯的示範意義。

  近年來,巨災保險在中國多個地方已有試點。2014年6月,”深圳版”巨災保險率先落地,模式是政府出錢購買、承保自然災害一般風險。而這次推出的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則是由居民自行購買,城鎮居民住宅基本保額每戶5萬元,農村居民住宅基本保額每戶2萬元。每戶可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保險金額。現階段保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以上部分可由保險公司提供商業保險補充。

  王穩認為,相對於目前中國各城市的房價,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來説,100萬元的保額上限偏低,但是隨著這項制度的逐漸成熟和城鄉居民保險意識的提高,風險保額可能會逐步提高。另外,在業務開展初期,由於數據不穩定,損失也不是很清楚,保險費率、保險責任、政府補貼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後逐步進行調整。

  記者注意到,此次推出的巨災保險實施方案,承保對象以達到國家建築品質要求以及抗震標準的建築物本身及室內附屬設施為主。而在中國地震多發的西南部等地區,還有不少建築品質達不到國家標準的民居存在。

  王穩指出,“損害前預防勝過損害後補救”是國際慣例,必須堅持巨災保險與防災防損、減災救災相結合的原則,“保險最基本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的風險管理意識。住房的品質問題,包括選址、維修是否達到建築標準,這不是保險制度的內涵,而是巨災保險制度的前提。巨災保險制度的施行,要求建設部門、設計部門在房子本身的建造設計中達到國家相關建築規範和標準,這也是提高住房安全度、舒適度的應有之義。這種承保制度執行後,對於整個建築行業建築品質的提升、抗災能力也是很好的促進。”

  鋻於巨災保險的特性,僅僅一家商業保險機構是難以承保的。因此,2015年45家財産保險公司在北京發起了成立了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以整合行業承保能力,搭建業務平臺,建立承保理賠標準,共同應對地震災害。

  中國風險研究院院長王穩認為,巨災保險有頂層設計和足夠的資金保駕護航,居民可以放心投保,關鍵是在簽訂保險合同時,與保險公司清楚約定保險責任,“保險資金運用規模現在達到12萬億左右,去年的收益率是6%多,在國際上也處於比較領先的水準。(保險資金)在股市的投資是一個比較小的比例,在15%左右,大量的投資在長期債、高速公路項目,無風險資産比如國債等等。整體來看,資金監管比較嚴格,整體安全,效益比較好。很多保險監管制度要求,理賠額度不低於70%到80%。保費除了保險公司的基本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大部分用於補償老百姓的損失。市場還有競爭機制,可以選擇經營比較穩健、補償率比較高的産品,從而獲得比較好的補償。”

  據了解,全國首個政策性農房地震保險試點已于2015年8月在雲南省大理州啟動。專家表示,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逐步運行成熟後,將有望推廣到颱風、洪水等災害領域。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