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醫生漲薪、簽約服務 多措並舉能否緩解兒科醫生“荒”?

2016-05-18 18:45:50|來源:新華網|編輯:靳松

  原標題:醫生漲薪、簽約服務 多措並舉能否緩解兒科醫生“荒”?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醫生漲薪·加強培養·簽約服務——多措並舉能否緩解兒科醫生“荒”?

  新華社記者胡浩、董小紅、高皓亮

  兒童的健康,關係到億萬家庭的幸福。目前,我國面臨著兒科醫生短缺的現實,平均每兩千名兒童才有一名兒醫。怎樣讓孩子看病不再難?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近日公佈《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這將給兒童就醫帶來哪些變化?是否能真正緩解兒科醫生“荒”?

  培養醫生增設床位 加強“供給側改革”

  兒科掛號難、床位少,幾乎所有家長都曾遭遇過。不久前,成都市民陳先生6歲的兒子傍晚突發高燒,他抱起兒子急急忙忙衝到了家附近的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但是在醫院掛號窗口卻得知,兒科夜間急診停診,建議他去其他醫院。

  無奈之下,陳先生只好抱著發高燒的兒子奔波到離家較遠的兒童專科醫院,等到挂上號檢查完已是淩晨三四點。

  記者從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了解到,醫院只個五六個兒科醫生,近來醫院老的兒科醫生退休,招新人又困難,兒科醫生更加短缺了,完全忙不過來,因此只能把夜間兒科急診停了。

  兒科醫生“荒”日益突出,呼喚加強醫務人員的培養。《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範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基本滿足兒童醫療衛生需求。

  四川省人民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劉文英認為,意見提出的這些“硬性”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各地加快兒科醫生的培養力度,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兒科醫生少、床位缺的現狀。但是,兒科目前呈現“高風險”“低回報”的現狀,只有逐步建立起針對兒科醫生培養的一整套激勵機制,理順醫院兒科利益分配體系,才能讓更多人真正願意投身兒科,從根本上破解兒科醫生“荒”。

  合理調價提升待遇 增強兒醫崗位吸引力

  早上7:30看第一個患兒,到中午12:30記者採訪時,江西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鐘建民剛看完第65個患兒。

  因為診療對象的特殊性,兒科又稱“啞科”。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陳曉給記者做了一個對比,和成人相對較完整的表達不同,患兒的診斷主要靠醫生觀察,同樣是現有考核體系中的一個指標,兒科醫生要比成人科室多付出2至3倍的精力。“但收入還不到人家的平均水準,有的兒科醫生甚至沒有部分科室的護士收入高。”

  陳曉1988年畢業于江西省醫學院兒科專業,加上大學學習的時間,在兒科領域已有33年。陳曉掰著手指頭算了一下,當年和他同一專業的45名同學,如今留在兒科的不到一半。“大多去了皮膚科、婦産科等更賺錢的科室。”在綜合醫院,兒科糾紛多、不賺錢,科室逐漸被邊緣化,床位一減再減,有的甚至僅保留兒科門診。

  “工作量是其他科室醫生的2至3倍,成本至少高於成人的30%,但收入僅僅是他們的1/4到1/3。”鐘建民是江西省政協委員,在他看來,《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針對兒科醫療服務收費和工資水準的調整,抓住了兒科醫生緊缺問題的“牛鼻子”。

  意見明確提出,提高兒科醫務人員薪酬待遇。合理確定兒科醫務人員工資水準,兒科醫務人員收入不低於本單位同級別醫務人員收入平均水準。促進兒科醫務人員職業發展,在職稱晉陞、評優評先等方面給予傾斜。

  “兒科只有留住人才,才能留住兒科發展的希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認為,留住兒科人才,要靠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同時也需要待遇留人。意見對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有了全方位的部署,下一步,需要將這些部署落到實處,真正讓兒科醫生“安心”。

  分級診療多元優化 豐富兒童醫療服務手段

  帶患有腎病的孩子上北京求醫,是湖北媽媽劉欣(化名)最迫切的願望。孩子確診一年來,劉欣帶他跑遍了湖北當地所有的大醫院,最終決定前往北京就醫。

  讓劉欣喜出望外的是,原本以為要在醫院打地鋪掛號的她,竟然在沒有找任何熟人、沒有托任何關係的情況下順利約到了專家——通過專門針對兒科醫療預約的手機APP“V大夫”,劉欣的北上求醫路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兒。

  今後,包括“互聯網+”移動醫療方式在內的多元就診模式,將使兒童醫療服務手段更為豐富。

  《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充分借助“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不斷豐富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手段,健全完善兒童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在線諮詢和遠程醫療服務體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2014年門診量為337萬,而2015年的門診量為321萬。倪鑫介紹,這一數字的變化並非病人需求減少,而是得益於遠程醫療、全面預約、託管地方醫院,以及和全國18家省級兒童醫院建立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等,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利用的改革舉措。

  “解決兒童看病難,分級診療是關鍵。”倪鑫認為,意見提出,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優先與兒童家庭開展簽約服務。這一舉措將有助於兒科分級診療的建立,實現對患者的分流疏解,也有助於加強兒童的預防保健。

  此外,意見還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童專科醫療機構,滿足多樣化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四川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金華認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以託管、參股、合作等多種方式參與公立兒童醫院的改制重組,有利於盤活現有存量,形成民營和公立兒童醫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