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習語 | 習近平的中印大國相處之道

2016-05-27 14:03:28|來源:新華網|編輯:谷士欣

  有客又從印度來——應習近平主席邀請,印度總統慕克吉正在對中國進行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這是慕克吉2012年就任總統以來首次訪華,中印高層之間的密切交往又迎來一個高潮。

  外交習語 | 習近平的中印大國相處之道

  2016年5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印度總統慕克吉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慕克吉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 26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同慕克吉總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會談。現在,就讓我們從這次會談説起,體會習近平主席對兩個發展中大國相處之道的思考。

  【高層互動:關係發展的戰略引領】

  這不是慕克吉同習近平第一次見面。2008年6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時任印度外長慕克吉。2014年9月,應慕克吉總統邀請,習近平主席對印度進行了成功的國事訪問。其間,兩人還通過各自國家派出的高級訪問團頻頻互致問候。

  這裡回放兩個場景:一個是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印期間在古吉拉特邦同印度總理莫迪同坐搖椅;另一個是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西安同訪華的莫迪一同參觀大慈恩寺。

  外交習語 | 習近平的中印大國相處之道

  2014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總理莫迪陪同下訪問古吉拉特邦。這是習近平和莫迪在參觀河岸公園發展項目時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西安與古吉拉特邦分別是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的故鄉。“家鄉外交”的特殊形式,反映著中印兩國領導人間的親密友誼。

  外交習語 | 習近平的中印大國相處之道

  2015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正式會見後,在西安參觀大慈恩寺。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習近平主席曾表示,雙方要發揮兩國領導人的戰略引領作用,保持高層互訪和接觸,加強各層級交往。26日同慕克吉總統的會談中,習近平主席特別指出:兩國領導人應該保持戰略溝通,完善中印關係頂層設計。

  回顧這兩年中印關係的發展勢頭,正是兩國高層密切而深入的交流造就了兩國高度的政治互信,從而促進了發展戰略對接,使合作共贏成為中印關係的主旋律。

  【共同發展:中印合作的核心要義】

  在習近平主席關於中印關係的論述中,“發展”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

  2013年3月,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前夕,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在回答關於中印關係的提問時,習主席説,中印是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起走和平發展、合作發展道路,是兩國共同利益所在,對亞洲和世界也是一件大好事。

  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巴西福塔萊薩同莫迪總理初次會面。習主席説,中印作為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都處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最珍惜的就是和平與發展,兩國的理想和目標息息相通。攜手實現和平發展、合作發展、包容發展,讓兩國25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為地區乃至世界增加和平與發展的力量,是我們最大共同利益所在。

  兩個月後,習近平主席對印度進行了首次國事訪問。在那次廣受關注的訪問中,雙方發表了關於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兩國領導人同意,發展夥伴關係應成為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核心內容。這是中國首次同一國構建以“發展”命名的夥伴關係,充分説明瞭“發展”對中印兩國的特殊意義。

  習近平曾引用鄧小平的話説:只有中印都發展起來了,才會有真正的“亞洲世紀”。印度前總理尼赫魯也説過,印中走到一起是亞洲乃至世界的一件大事。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印在維護亞洲和平穩定、實現亞洲繁榮振興方面承擔著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

  外交習語 | 習近平的中印大國相處之道

  2016年5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印度總統慕克吉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26日,習近平同慕克吉就中印各領域務實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習近平主席同時指出,中印應積極看待並支持彼此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成為本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區域融合的倡導者。雙方要相互支持、密切協調,辦好今年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此外,印方“向東行動”倡議同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亞投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也是雙方會談的重要內容。

  慕克吉對習主席的理念深為贊同,他説:印中關係已超越雙邊範疇,具有地區和全球戰略意義。如果我們攜手努力,可以釋放巨大能量,促進世界的和平、繁榮與發展。

  【交流互鑒:兩大文明的現代碰撞】

  中印的共同點,不僅在於同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國家,還在於都是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兩大鄰國的交流互鑒源遠流長。

  中印兩國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長達2000多年。西元67年,天竺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就來到中國洛陽譯經著説。玄奘西行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鄭和七次遠航、六抵印度,帶去了中國的友邦之誼。通過絲綢之路,印度歌舞、天文、歷算、文學、建築、制糖技術等傳入中國,中國造紙、蠶絲、瓷器、茶葉、音樂等傳入印度,展現著兩大古老文明的包容與開放。

  外交習語 | 習近平的中印大國相處之道

  2014年9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德里會見印度友好人士、友好團體代表,並頒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友誼獎,表彰他們長期致力於中印友好事業。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習近平主席對印度文明瞭解頗深。他對有關恒河文明、對有關吠陀文化、對有關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帝國等的歷史書籍都有涉獵,特別關注印度殖民地歷史以及印度人民頑強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史,也十分關注聖雄甘地的思想和生平,希望從中參透一個偉大民族的發展歷程和精神世界。

  訪印期間,習近平主席還舉例談起中印文化的相通之處:“中國太極和印度瑜伽、中國中醫和印度阿育吠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兩國人民數千年來奉行的生活哲理深度相似。”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對彼此文化的了解與認同無疑是一種無形而強大的精神連接,構築了中印友好的堅實民意基礎。26日,在同慕克吉的會談中,習近平主席再次提到兩國的人文相親。他説,雙方要拉緊人文聯繫紐帶,繼續積極落實中印文化交流計劃。中方願同印方探討簡化各類手續,便利兩國人員往來,加強地方交流。

  同為亞洲大國,中國和印度從來都不缺少關注,“龍象之爭”也一度成為對中印關係未來走向的預測。然而,近年來中印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則用事實證明:“龍”與“象”也可以攜手共舞。

  毋庸諱言,就像鄰居之間難免磕磕碰碰,中印之間也存在著一些分歧。有分歧不可怕,關鍵是如何看待和處理分歧。

  習近平主席訪印期間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發表演講時給出了答案:“我們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分歧上而忽略了友誼和合作,更不能讓兩國發展進程和兩國關係大局受到干擾。我相信,作為兩大古老文明,中印兩國有能力、有智慧走出一條相鄰大國友好相處之道。”

  (據新華視點微信報道,記者楊依軍、伍岳)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