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哥倫比亞現“反華商”騷亂 當地商販打砸華人商鋪

2016-05-30 21:33:59|來源:央廣網|編輯:靳松

  央廣網北京5月30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幾天,哥倫比亞華商朋友圈中流傳著一條信息:“哥倫比亞商販打砸華商商鋪,威脅將華人華商趕出哥倫比亞”。事情的起因是,近年來中國僑民前往哥倫比亞經商的人迅速增多,他們主要從事服裝和百貨批發零售生意,因經營方式、商品價格差異等原因,部分當地商販對華商心存不滿。

  從本月開始,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中心陸續發生針對華僑商鋪的抗議活動,指責華商“搶佔其生意“、”威脅其生存”,甚至出現打砸華人商鋪等行為。哥倫比亞發生大規模反華行為非常罕見。

  本月18號,波哥大市中心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者由當地商販組成,他們的抗議矛頭直指華人商販。他們呼籲“購買國貨”,高喊華商“搶佔其生意”的口號。25號,約50名當地商販再次舉行抗議活動,並出現推搡華僑商鋪店員、打砸華人商鋪的行為。根據舉報,哥倫比亞執法部門以涉嫌走私、偷稅漏稅查抄了部分華僑商鋪,以涉嫌非法居留為由抓扣了13名華僑。

  被查抄的華商章女士表示,損失慘重。“搬了那麼多,我們損失肯定也大,零售店舖基本沒有庫存,你看見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庫存,一個店搬得只剩四分之一的貨物,損失得多大。”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2015年,哥倫比亞放寬了針對中國商人、遊客的簽證限制,當地華商數量大幅增長。因為人力、技術和原材料都便宜,所以華商售賣的商品在價格上有明顯優勢。比如一件polo衫,在中國商鋪裏可能只要3000到4000比索(約合人民幣6.3元到8.4元),但在哥倫比亞商鋪裏可能會賣到10000比索(約合人民幣21元)。具有明顯競爭力的華人商鋪擠壓了當地商戶的生存空間,引起當地商販的不滿。

  事件發生後,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迅速作出反應,向哥倫比亞外交部、移民局等相關部門提出嚴正交涉,表示強烈不滿。經交涉,被抓扣的華僑在事發當天均獲釋,其中部分人員“因居留身份有問題”被要求限期離境。

  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政務參贊徐偉説:“首先,我們在這邊生活、工作,就要知道當地法律,遵守當地法律。同時也要用好當地法律,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我相信將來在使館和哥倫比亞華僑之間會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配合關係,會共同保護好哥倫比亞華僑在這裡的合法權益。”

  據了解,這是哥倫比亞首次發生較大規模反華商抗議活動。記者採訪到今年1月剛剛卸任的中國駐哥倫比亞前大使汪曉源,汪曉源表示,在中哥兩國長期的交往中,哥倫比亞人對中國人向來熱情友好。

  汪曉源説:“華人基本都是遵紀守法的,和當地老百姓和平相處,關係非常好。所以,哥倫比亞人談起中國人的時候都是豎起大拇指,都説中國人非常勤勞,而且講誠信,願意跟中國人打交道,對中國的興趣越來越大。現在在哥倫比亞,有很多人都想學中文,有的是他們的子女,很小就想送到教中文的學校學習。”

  當然,汪曉源也不否認,哥倫比亞從政府到民眾對中國商品進入哥倫比亞市場懷有較強的危機意識。一方面,相比于當地商品,中國商品確實物美價廉;另一方面也有個別中國商人投機取巧,做出不為當地人接受的事。

  汪曉源提醒華商,中國商人到哥倫比亞這個很好的市場、很友好的國家,到那邊經商應該尊重當地的法律,和當地一些習慣的做法。和當地老百姓更多地溝通,一定要為當地老百姓所接受,這樣才是長遠之計,千萬不能做一錘子買賣。華人協會也做了很多工作,但避免不了個別人做一些違法或過分的事情。但是,出現一些問題應該是可以解決的。

  目前事態已趨於穩定。勤勞是中國商人成功的秘訣,不過,哥倫比亞華商意識到,在遵守當地法律、勤勞的同時,也要積極與當地人交流,增強互信,克服自身不足,融入當地社會。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