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正當時

2016-06-01 15:51:38|來源:光明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新常態•光明論】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正當時

  光明網經濟頻道訊 “在我們這兒,就連六十歲的老太太都會上網,都會用美圖秀秀。”南京江寧區橫溪街道辦事處旅遊辦公室主任李飛告訴記者,這裡的村民幾乎人人都會網上銷售,只要遊客有消費需求,他們就有學習的動力。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思維在全國城鄉的滲入,我國農村市場上掀起了一場火熱的網上銷售經濟,也為全國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精準扶貧的良策。

  電商扶貧為新路徑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突飛猛進,信息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為扶貧開發工作帶來新的機遇。

圖片默認標題

電商進村成趨勢 (圖片來自網絡)

  所謂電商扶貧,就是以電子商務為手段,拉動網絡創業和網絡消費,推動貧困地區特色産品銷售的一種信息化扶貧模式。據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副司長孔令羽介紹,目前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電子商務發展可觀。移動網購消費增幅最大的100個縣中有75%位於中西部,億元淘寶縣中就有國家級貧困縣21個。電商已經成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

  享有“進士村”美譽的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嚴田村便是“淘寶村”之一。2007年,李飛高中畢業後留在了家鄉。起初是因為客戶時常跟他電話聯繫購買工藝品,不久,他註冊了婺源縣第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嚴田李氏貿易有限公司,訂單數量在網上逐步增長,在李飛的帶動下,不少村民也開始嘗試從事電子商務。2015年嚴田村近200戶家庭就有50多戶開起了淘寶店,少則年均成交十幾萬元,多則上百萬元,該村電子商務成交額突破1000萬元,越來越多的人買上了小轎車。

  目前,國內廣大的農村市場迎來了電商經濟的春天,依託産業和區域優勢、科學定位並形成特色,大力推動“線上”抓商機,“線下”促轉型,以電商大發展推動農村經濟大發展。

  電商扶貧需多管齊下

  目前,農村市場迎來了電商經濟的春天。縱觀我國貧困地區往往存在交通以及通信基礎設施落後、産業基礎薄弱、市場化程度低、物流配送成本低等一系列不利的因素。

圖片默認標題

安徽黃山歙縣雄村鄉賣花漁村  光明網記者伍月明攝

  農村扶貧是一個新生的事物,需要更多探索和創新。位於安徽黃山歙縣雄村鄉境內的賣花漁村就面臨這樣的問題,賣花漁村位於新安江南岸溝谷腹地。儘管作為徽派盆景“第一村”,但地理位置偏僻、信息較為閉塞,村子很少被外人熟知,更別提農産品如何推廣了。

  賣花漁村的村支書洪定勇告訴光明網記者,隨著公路“村村通”和網絡的普及,村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3年時就有40多戶農民利用淘寶網賣貨,漸漸地,賣花漁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目前,全村村民約700人,去年盆景銷售總收入達1500萬元,人均2萬多元,全村的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萬。“有了互聯網後,酒好也不怕巷子深了。”村民笑説。

圖片默認標題

互聯網推動城鄉轉型(圖片來自網絡)

  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新經濟的代表,正逐步推動經濟轉型。對於農村電商而言,這將會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也是嶄新的歷程,它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農村物流政策方面的支持。

  未來:留住鄉愁 留住人才

  “昔日老人村,今日遊客涌。”這成為了許多開展鄉村旅遊的新農村縮影。那麼,這些新農村是如何擺脫“老人村”的束縛,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如何通過二、三産業來帶動農業的發展?

  2011年石塘人家村被列為南京市江寧區打造的首批“金花村”,村子開始換新顏。鄉村旅遊最基本的形態就是農家樂與觀光旅遊,石塘人家村也不例外。

圖片默認標題

石塘人家村風景(圖片來自網絡)

  “農家樂剛興起時,我們上門去拍美食與菜單時,甚至被不少的村民拒絕。” 南京江寧區橫溪街道辦事處旅遊辦公室主任李飛笑説,到後來來村裏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村民們自願來社區學習互聯網技術,並主動與攜程、去哪兒等電商平臺對接。當然,這時也吸引了不少具有互聯網意識、懂電商的人回鄉創業。

  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8千元,至2015年時收入上升為4萬8千元,村裏的年收入總額達到了180萬。“現在這裡的村民幾乎都會上網,哪怕是六十歲的老太太都能熟練使用美圖秀秀。”李飛坦言,“我擔心的是鄉村旅遊的産品由於缺乏會規劃、管理的人才,難以滿足都市人對鄉村産品的期望。”

圖片默認標題

農村電子商務興起 (圖片來自網絡)

  可以看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興起,農村電子商務正幫助鄉村和農民搭上經濟全球化的快車。農村電商從勞動密集型産業向服務型産業轉型過程中,除了資金政策的扶持外,還離不開農村網絡基礎設施與農村物流設施的完善以及具有互聯網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扶持。如此一來,農村電商方可具備踏上全球化競爭之路的基石,真正幫助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記者 伍月明)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