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將建立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制度

2016-06-03 17:18:1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鄧晨曦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徐艷清):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加強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的指導意見》稱,中國將建立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制度。通過劃定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品質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各類經濟社會活動限定在紅線管控範圍以內。專家稱,建立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制度具有緊迫意義,同時任務艱巨。

  《意見》指出,要設定資源消耗上限,合理設定全國及各地區資源消耗“天花板”,對能源、水、土地等戰略性資源消耗總量實施管控。特別強調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山東省等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及城市,要明確煤炭佔能源消費比重、煤炭消費減量控制等指標要求。對此,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鄒驥表示,這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意義。

  “空氣污染,特別是顆粒物質,PM10,PM2.5的控制,煤是一個主要的來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經濟活動最頻繁的地方,人口暴露度比較高,空氣污染治理的壓力更大,而限制煤是一個比較主要的措施,控煤就擺在了更靠前的位置上。”

  《2015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中國耕地面積為20.25億畝;全國建設用地總面積為5.78億畝,新增建設用地760萬畝。《關於加強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的指導意見》指出,對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規模實行總量控制,落實耕地佔補平衡,確保耕地數量不下降、品質不降低。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謝德體表示,這幾年耕地面積實現了佔補平衡,但佔補平衡的品質有待提高。

  “這幾年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沒有下降,有國家的佔補平衡,佔一畝耕地要還一畝耕地,但我們往往數量是保住了,但品質沒達到。因為佔的都是肥沃的地、高産的土地,還的都是肥力條件比較差的。佔的都是大城市周圍的良田,還的是山區等邊遠地方等。”

  《意見》提出,要嚴守環境品質底線。對大氣環境品質、水環境品質、土壤環境品質的趨勢,《意見》裏採用了“不低於現狀,向更好轉變”的説法。對此,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鄒驥解讀説:“這麼説也還是顯示了現實問題的艱巨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一個巨大的改變,但是如果堅持住,措施到位,執法到位,有可能逐步地、持續地改善下去。‘不低於現狀’很不容易,保持住現有的水質、空氣品質,就是整個別讓它再惡化了,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如果能夠向更好的方向轉化,那就是環境品質改善了。”

  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也是這份《意見》的主要內容。《意見》稱依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謝德體表示,過去在生態保護區出現的地産開發等情況將被禁止。

  “我們全國有很多國家級的生態保護區,地方上也有。過去可能有這個東西,但沒有很好地檢查監督。有些在生態保護區搞一些開發。包括建廠,建房地産,因為這些地方生態環境比較好,所以修一些別墅之類的。現在國家下決心劃定了禁止開發區的地方就不能再搞開發。”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