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人數下降不改中國"第一考"熱度 全國高考進入倒計時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林淩):下週二也就是6月7日,中國普通高考就要開考了。來自中國教育部的2016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尚未公佈,但就已經發佈的地方而言,已經有13個省報名人數下降。即便如此,高考訂房、高考踩點、高考專車還是紛紛登場,大江南北即將進入“高考時間”。
雖然對於現在的高中生們來説,“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但是面對國內第一大考,難免還是會緊張。靠什麼來減壓呢?
貴州一所學校的大螢幕上,周傑倫深情彈唱,同學們聚集到操場上、走廊上,從低聲到大聲地應和,不知不覺變成了大合唱。高考的壓力、即將分別的離愁別緒都暫時被學生們放在一邊,化作一句讚語:“老師,你懂我。”近一個月,雖然大考臨近,不少學校還是會通過組織球賽、播放流行歌曲等方式為學生們減壓、加油。
在校外,也不乏圍繞高考的貼心之舉:許多城市推出了高考專用的士和公交車,供考生免費乘坐。記者在一些小區也看到了關於高考的溫馨提示。北京市豐台區一個小區楊姓經理告訴記者:“裝修的業主,儘量在這個期間做到靜音施工、文明施工,不要影響孩子高考,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復習、學習環境。”
應該説,高考的錄取率一直在攀升——從1977年的5%到2015年的74.3%,再考慮到今年報名人數的繼續下降,錄取率提高似乎不是懸念。即將邁入考場的考生們更關心臨場發揮以及能不能考上心儀的學校和專業。
學生説:“想得真的不要太多,順其自然,等到高考的時候拿出自己真實的水準。”
“臨場可能會出現緊張,所以會帶上風油精。我怕考場會開空調,所以打算穿長褲進考場。”
中國教育在線日前發佈的《2016年高招調查報告》稱,未來一個階段,高考報名人數基本探底,保持較低水準,出現一個L形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杜鵬認為,高考報名人數的減少主要還是和適齡學生的出生率下降有關,“主要是由於十幾年了,每年出生人數在持續下降,滯後效應影響到現在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第二個(原因)也有一些(渠道的)分流,比如中專、職業學校的分流,所以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過去五六年,每年出生的人數處於緩慢上升的水準。去年二孩政策(實施)以後,兩三年之內也會促進生育的增加。”
由於去年11月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確,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將入刑定罪,因此今年的高考也被稱為“史上最嚴高考”。多地都想方設法提升考場作弊防控系統,例如廣州將啟用“人臉識別+指紋驗證”,江西省籌集專項資金1.5億元,用於標準化考場升級、改造和增建,北京各考點則將配備金屬探測器和光譜探測器,等等。
海淀區教育招生和考試中心高招辦負責人韓冰提示説:“考生入場的時候,要注意戴的手錶只能是指針式手錶,不能帶智慧式手錶,不能帶具有存儲功能的手錶,攝像機、照相機都不能帶入考場。”
今年廣東省全面開放異地高考,在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就讀的非廣東省戶籍隨遷子女均可申請在廣東參加高考。廣東也因此成為異地高考開放度最高的省份。經過最終審核,共有近萬名隨遷子女可以在廣東參考。人口學者杜鵬認為,由於中國地區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北京推進異地高考的進程不會太快,但作為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環,也會持續推進,“這是一個説了很長時間的問題。現在也有一些人達到一定條件可以在這落戶,或者孩子隨著父母在這生活一段時間,可以在這個地方參加高考。但是符合這種情況的人非常少,在短時間之內這部分人數增加不會太快。但隨著戶籍改革和整體教育公平的發展,這部分能夠有效解決,這部分學生在北京參加高考的人數也會增加。”
高考,從全國一張卷到各省命題再到越來越多的省恢復使用全國卷,從加分到不加分、少加分,從文理分科到不分科……高考對考生,是青春的一個間隔符,對家長,是孩子的一個成長禮,對這個國家,則是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變遷。這場人生大考註定牽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