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以房養老發展不順 專家:産權 價格 傳統觀念是三大掣肘

2016-06-03 11:04:2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春曉):2014年,中國保監會發佈關於開展“以房養老”即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試點期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

  “以房養老”實施已接近2年時間,但效果卻並不明顯。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國投保人共78人59戶,辦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戶。其中北京18人12戶,上海13人11戶,廣州14人11戶,武漢2人1戶。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保險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蘇教授表示,“以房養老”牽涉到金融業、社會保障、房地産等多個行業,同時還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相關政策的執行不僅需要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認知。

  郝演蘇教授以美國的保險業為例對記者進行了相關介紹。

  郝演蘇指出,美國的保險業務規模在全球排名第一位,“以房養老”在人壽保險業務領域僅佔10%左右,在美國也屬於小眾業務。美國的保險機構對於“以房養老”業務的“房”有一定要求,主要青睞那些擁有獨立産權的“Single House”(獨棟房屋)的客戶。

  為什麼美國的保險機構在開展以房養老業務過程中,主要青睞擁有獨立産權的獨棟房屋呢?郝演蘇説,在美國,房屋及其附屬的土地通常是屬於永久産權,保險公司在開展以房養老業務過程中,主要關注土地的價值。如果以房養老客戶一旦過世,保險公司不僅獲得了客戶的住房,更重要的是獲得了房屋的産權,這個産權實際上就是房屋附屬土地的産權。因此,産權期限和相關制度是影響以房養老保險業務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郝演蘇還介紹説,由於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房價波動較大,導致保險公司與“以房養老”客戶對於房屋未來價格走勢産生認識差異,可能是我國“以房養老”試點開展的不順利的一個因素。

  “以房養老”是一種養老資金“整存零取”的方式,對於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來説,正向按揭貸款的風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減小的,而“反向按揭”恰恰相反,時間越長風險越大。如何確定“反向按揭”利率也是一大難題,貸款額少,老人不樂意;貸款期長,機構又可能吃虧。

  郝演蘇認為我國居民家庭對於財富傳承的觀念和認識,也造成了“以房養老”業務的發展舉步維艱的現象。在中國社會,房屋大多是價值最高的財産,老人們通常會選擇將房屋留給兒孫。如果有兒孫的老人們選擇以房養老,其子女將面臨較大的外界壓力,會被認為晚輩不孝順,不能為父母安排養老。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