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勠力同心決勝全面小康

2016-06-03 09:30:19|來源:中青在線|編輯:王雪瑩

  原標題:勠力同心決勝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目標如此接近,圖景如此絢麗,激勵全國人民勠力同心、接續奮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新實踐中,把握時代大趨勢,回答實踐新要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思想引領、基本遵循和精神動力。

  新追求 新使命

  ——融入中國夢大格局,把握當代中國發展大方向,全面小康呈現更高遠的境界、更深刻的內涵、更鮮明的特徵

  小康,蘊含著中華民族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在一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全體人民夢寐以求的共同夙願?制定一個振奮人心、凝聚力量,通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鬥能夠實現的目標,至關重要。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第一次用“小康社會”喻指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目標。30多年來,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準”,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不斷豐富,小康社會的建設持續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步入新階段、躍上新境界。

  “一個執政黨持續圍繞同一個宏偉目標進行總體設計,在世界大國中獨一無二,這就解釋了為何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能迅速縮小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

  黨的十八大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放入中國夢的大格局、大坐標中進行總體設計、總體部署——

  “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高屋建瓴。

  這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承上啟下的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實現中國夢,首先要實現全面小康;實現全面小康,中國夢才有最堅實的基石。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佔斌認為,全面小康是中國夢征程上第一個具體化的奮鬥目標,小康夢與中國夢相互輝映、相互激蕩,二者在內含特徵、實現路徑上體現出一致性,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意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3年多時間裏,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判斷形勢,深入調研和思考,謀劃全面小康大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科學回答,賦予小康社會新的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全面——

  全面小康,覆蓋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覆蓋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覆蓋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

  “全面體現在‘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有人掉隊;‘一項都不能少’,某一個重要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局。”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説,“當然,要實現全面,還要做到‘一步都不能遲’,既要打基礎,更要謀長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發點是為了人民——

  全面小康,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形成最大公約數,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如果説總體小康注重的是總量指標,全面小康則更加突出總量指標之下的結構平衡,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上海市委黨校教授馬西恒説。

  全面小康的目標指向是實現現代化,而現代化的本意就是實現和滿足人的現代需要的行為和過程。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包心鑒表示:“我們黨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致力於實現人的現代化的新境界。全面小康強調的發展就是人的發展,全面小康凸顯的全面就是人的全面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要有高品質的發展——

  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但未來5年中國的發展,必須是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益的發展,是依靠創新驅動,更加追求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發展。

  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確保“十三五”期間年均經濟增速不低於6.5%。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實現的目標,也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

  “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們的根本任務仍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産力,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對此要有清醒認識。”中央黨校教授趙振華説。

  新佈局 新路徑

  ——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邏輯,用好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小康立足於新的戰略指引、實現路徑與實踐方略

  2020年的中國,將向世界展現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實現全面小康,意味著未來5年現行標準下5500多萬農村人口實現脫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5000萬以上,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

  藍圖鼓舞人心,但衝刺階段的阻力與挑戰也前所未有。

  從國內看,我國正處於“三期疊加”階段,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逐步顯現,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動經濟增長升級發展是一個充滿陣痛、十分艱難的過程。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復蘇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我國經濟與世界深度交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多變性必然影響到我國。

  在這一時間節點實現既定目標,更顯複雜與艱巨,更考驗執政者的智慧與勇氣。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洞悉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面臨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改變等重大判斷。

  “我們黨清醒認識到,隨著傳統發展動力換擋,實現全面小康難度加大了。但是,只要用好機遇,保持定力,攻堅克難,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就能建成更高標準的小康、貨真價實的小康。”辛鳴説。

  在發展新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的統一,堅持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形成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保證和科學指南。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指引——

  目標引領方向,戰略決定全局。

  未來5年,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所有奮鬥都要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為此要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之源作用、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作用、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保證作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大戰略目標與三大戰略舉措共同構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彰顯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謀略。”辛鳴説。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有機聯繫、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於統領地位的戰略目標,三大戰略舉措要服務於戰略目標。”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説。

  新發展理念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路徑——

  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思路和行動,決定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説:“新發展理念通過五條路徑,最終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不僅關係到全面小康,而且是發展方式上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到更長時期的發展後勁。”

  世界上不少發展中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就是因為沒有實現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經濟長期停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轉型成功與否,全面小康是試金石。新發展理念針對我國宏觀經濟結構失衡、發展動力減弱、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諸多短板,提出了解決之道。現階段又提出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循因施策,對症下藥。只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度過轉型升級關鍵期,全面小康就會水到渠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説。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方略——

  一個國家的發展藍圖,總在歷史的重要時刻顯示出重大價值。

  正在實施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創新驅動成效顯著,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規劃綱要既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倒推,厘清時間節點必須完成的任務,又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順推,明確破解難題的途徑和方法,實現了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統一。”國防大學教授畢京京説。

  新作為 新貢獻

  ——創造趕超發展新奇跡,實現亙古未有新跨越,全面小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和制度特性

  “我堅信,到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話飽含激情。

  信心決定行動。全面小康決勝階段開局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平穩,一季度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3.5%,比第二産業高29.3個百分點,表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顯現成效;前4個月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63%,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24.7%,印證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推進、新經濟茁壯成長;3月至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結束去年8月以來的收縮狀態,進入擴張區間,説明社會預期穩定、信心增強。

  “只要堅持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大培育新動能,儘快完成結構轉型週期,中國經濟還會保持中高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

  起跑決定後勢,開局關係全局。

  胡鞍鋼説:“再往前看,如果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標或可持續發展目標,衡量‘十三五’規劃設計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25個可量化指標、165個重大項目,我們有信心在5年之後達到既定目標。”

  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邁向最大規模的小康社會,中國奇跡世所未見。

  奇跡不僅是榮耀,其理論與實踐貢獻將啟迪未來——

  從世界發展史來看,全面小康詮釋了道路決定民族興衰成敗的真理。

  實踐表明,世界各國都在探尋自己的現代化之路,努力實現自己的現代化夢想,成功者卻鳳毛麟角。

  “國家的發展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把握特殊性對一個國家的成功更為重要。中國的成功之道在於發展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基礎上,更加強調獨特論,那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胡鞍鋼説。

  趙振華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體現的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和必然要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足以展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必要性。”

  從世界經濟史來看,全面小康將釋放溢出效應,提供後發追趕的示範樣本。

  當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2015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中國進口占全球進口貿易額的比重繼續呈上升趨勢,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180億美元、增長14.7%。

  胡鞍鋼表示,中國與世界共命運,中國發展的成功就是世界發展的成功,中國發展的成功會促進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成功。

  “中國通過自身的實踐貢獻了獨特的發展理論。”經濟學家、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黃泰岩説,“以新發展理念為基礎,以經濟轉型、創新驅動等為重點,中國構建起新的發展理論,使我國進一步擁有與經濟發展硬實力相稱的理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産黨人的光榮使命。

  “全面小康將推動我國各項事業再上一個新臺階,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必將極大增強億萬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趙振華説。

  宏偉藍圖已經鋪開,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矢志不渝的奮鬥,終將成就彪炳史冊的功績——

  全面小康決勝階段開局之際,中國共産黨迎來95週年華誕。再經過5年奮鬥,在中國共産黨成立百年之際,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時代。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