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發揮供給作用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題:更好發揮供給作用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列述評之一
新華社記者王希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全面部署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六方面具體政策措施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滿足群眾住房需求,是房地産領域來自供給側的利好消息。
業內認為,促進購租並舉,瞄準了我國樓市高庫存背後的結構性供需錯位,在供給與需求兩端同時發力,可以穩定房地産市場、促進産業轉型,進而形成長期消費預期。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作為適應經濟新常態的主動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有序推進。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增速換擋,自2010年開始已持續25個季度調整,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7%,較去年四季度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除了經濟增速下降外,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困難、金融風險抬頭等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
這些問題是表面“病徵”,背後既有週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問題,但“病根”是後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我國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為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的重大變化而做出及時調整。
例如,産能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並存是當前經濟一大“痛點”。一方面,房地産庫存高企,截至今年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超過7.2億平方米,鋼鐵、水泥等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工業價格指標PPI已連續四年多負增長。另一方面,積體電路等高端産能不足,百姓對高品質産品、服務的需求和國內有效供給之間差距明顯,爆買全球熱度不減。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對全球旅遊收入的貢獻年均超過13%。2015年,中國出境旅遊1.2億人次,境外消費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至少一半用於購物,而且購買的商品從以往的高檔奢侈品轉向性價比高的日用消費品。
不少專家認為,這反映我國供給體系和産品品質明顯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不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從“有沒有”向“優不優”升級的要求,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應該看到,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解決我國經濟運行中諸多突出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針對近年來需求管理邊際效果遞減的務實選擇。
面對經濟放緩,傳統意義上宏觀調控常用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發力重點在需求側,可以短期抑制經濟過快下滑,但如果長期、過度使用,可能會帶來生産要素錯配、投資回報遞減、産能過剩加重等副作用。因此,有專家將需求側管理比作見效快的“激素”,而將重在解決長期問題的供給側改革比作祛除病根的“手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説,面對世界範圍內正孕育興起的新一輪科技和産業變革,過去那種靠生産能力擴張的傳統模式將難以為繼,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産業從低端邁向中高端,增長動力將逐步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而要實現這種驅動力的切換,必須依靠改革的辦法邁上一個全要素生産率的新臺階。
供給與需求是經濟運行的兩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提出,注重供給側不意味著就不管需求側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為防止經濟快速下滑引發系統性風險,需要長短結合、兩側發力,以適度擴大總需求穩住經濟運行,以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更高水準的供需平衡。
多位業內專家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當前我國經濟供需矛盾和結構失衡的重要抓手,不同於一般的政策調整、産業轉型升級或是企業産品的更新換代,要防止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標簽化”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