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出培育中美兩國共同“朋友圈”

2016-06-08 22:25: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朋友多了路好走,共同的朋友多了情易洽、事易成。中美兩國如果共同的朋友越來越多,那麼,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必將越來越多,互相了解必將越來越深,矛盾必將越來越少,為兩國和世界的貢獻必將越來越大。所以,培育和鞏固中美兩國共同“朋友圈”意義重大。6月6日,習近平在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上指出:“中美在亞太地區擁有廣泛共同利益,應該保持經常性對話,開展更多合作,應對各種挑戰,努力培育兩國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都做地區繁榮穩定的建設者和守護者。”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提出培育中美兩國共同“朋友圈”

  圖為:2016年6月6日,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

  一、借助廣泛的共同利益發展“朋友圈”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共同的利益是培育和發展兩國共同“朋友圈”的基石。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有著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亞太共同“朋友圈”為兩方及朋友都帶來了較大的利益。

  在經濟方面,雙方都收穫了經濟利益並使亞太國家積累了財富,促進了亞太地區的共同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已成為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進入21世紀,中國逐漸成為了東亞地區的經濟中心。中國同周邊國家的貿易額達到 1.3 萬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同歐盟、美國貿易額之和。中國的對外投資大多流向周邊國家。即便是近年來因南海問題與我國摩擦不斷的菲律賓,2014 年上半年吸引到來自中國的投資 96.2 億比索(約合 13 億元人民幣),已從前兩年的下滑中恢復過來。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出口倍增計劃”重點實施對象就是亞太地區,目前正在進行的 TPP 談判的成員國中也有多個位於亞太地區。在安全方面,雙方都希望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在打擊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確保海上航行自由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一致利益。在政治方面,兩國都支持本地區國家間改善關係、建立信任、加強合作,支持構建和完善開放、包容、共贏的地區合作框架。亞太是中美交集最多、互動最頻的地區,也是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試驗田”。習近平指出:“中美都是亞太重要國家,亞太是中美利益交織最密集、互動最頻繁的地區。中美兩國都希望亞太地區保持和平穩定,這符合兩國和地區國家共同利益。亞太應該成為中美加強協調和配合的合作社,而不應該成為中美互相角力的角鬥場。”

  中美兩國的相互依存為雙方分別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同時也穩定了中美的共同“朋友圈”。根據中方統計,2015年,中美貿易額達5583.9億美元,同比增長0.6%。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四大進口來源地。根據美方統計,2015年1-11月,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5691.7億美元,同比上升2.4%,佔美貨物貿易總額的16.2%,佔比較去年同期上升1.2個百分點。中國已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美兩國雙邊貿易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中美雙向投資保持增長。截至2015年底,美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6.6萬個,實際投入774.7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第六大外資來源地。中國在美國的投資保持良好增勢。據初步統計,截至2015年底,美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6.6萬個,實際投入774.7億美元。美國已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目的地。習近平指出:“中美合作不僅造福中美兩國人民,而且促進了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習近平提出培育中美兩國共同“朋友圈”

  圖為:2016年6月6日,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作重要講話。

  二、保持經常性對話融通“朋友圈”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對話是朋友間融洽感情的重要方式,哪怕是一場爭論很可能也是拉近朋友之間距離的捷徑,中美和中美共同的朋友之間都需要通過對話起到增加互信、減少疑慮、避免誤判、管控分歧的作用。當前中美關係“兩面性”突出,正反兩方面因素都在增加。一方面,作為中美關係的主流,雙方相互依存性不斷加強,卓有成效的合作不斷增加並深化,為全球經濟振興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另一方面,一些本不屬於兩國關係範疇內的問題卻對雙邊關係産生較大干擾。面對這些干擾,中美兩國如何判斷彼此戰略意圖,將直接影響雙方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發展什麼樣的關係。不能在這個根本問題上犯錯誤,否則就會一錯皆錯。只有保持經常性對話,才能避免戰略誤判。習近平指出:“我們要防止浮雲遮眼,避免戰略誤判,就要通過經常性溝通,積累戰略互信。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中美合作基礎就會更加堅實,動力就會更加強勁。”

  中美已經建立的廣泛的對話和磋商機制為經常性對話提供了機制性平臺。利用好中美各種對話和磋商機制,準確而直接地傳遞雙方的戰略意圖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習近平指出:“兩國領導人應通過互訪、會晤、通話、通信等形式保持密切接觸,就事關中美關係的重大、緊迫問題及時深入溝通,協調立場、擴大共識、指明方向。用好兩國間各種對話和磋商機制,為兩國合作夥伴關係建設不斷注入新的動力。”習近平強調:“中美關係雖然歷經風風雨雨,但總體是向前的,得到了歷史性發展。兩國建立了90多個政府間對話機制。”這些對話和磋商機制,涉及政治、軍事、安全、經貿、金融、環境、能源、科技、文化等幾乎所有重要領域。

  亞太地區一系列多邊組織與機制也為中美兩國就地區問題進行經常性對話提供了平臺,因為中美兩國都是亞太地區重要多邊國際組織與機制的成員國。在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亞太經合組織、東盟地區論壇、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東亞峰會等亞太地區多邊區域經濟和安全合作機制中,中美兩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併發揮了積極作用。習近平指出:“中美應該繼續就亞太事務加強對話和協調,尊重和照顧彼此在本地區的利益和關切,攜手為亞洲安全作出貢獻,這是相輔相成的,不是相互排斥的。”  

  習近平提出培育中美兩國共同“朋友圈”

  圖為:2013年6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會晤前習近平與奧巴馬合影。

  三、依託創新合作擴展“朋友圈”

  “人生結交在始終,莫為升沉路中分。”亞太地區既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地區,同時也是變數最多的地區。中美之間亞太地區的複雜性、多樣性決定了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無法單方面主宰該地區的事務,但中美之間是合作還是相爭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亞太重大事項的兩種不同結果。中美兩個都需要創新理念、創新方法,避免衝突,在創新合作中不斷擴展雙方共同的朋友圈。習近平指出:“寬廣的太平洋不應該成為各國博弈的競技場,而應該成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臺。”誠如基辛格所説,美國和中國應該成為“共同事業的組成部分”,這個共同事業就是構建一個符合雙方利益的“太平洋共同體”。中美兩國應該深化戰略合作,尋求利益匯合點,通過更多的合作形成更多的共同規制。

  中美兩國都要以事實為依據,以開放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中美在亞太的地區角色。誰也不能回避,中美在亞太地區各自面臨的戰略局面分別是:中國不可能、也不想將美國擠出亞太,做不到、也不想將亞洲變為中國的亞洲;美國在亞洲無論怎樣已無法阻擋中國崛起的步伐,美國應該同其夥伴一道,適應中國發展和在亞太應有的重要地位。中美兩國都應正視中美作為兩個世界級大國並立於亞太的現實。習近平指出:“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中美合作的空間還很大,關鍵在於要有創新思維,挖掘合作潛力,培育新的合作亮點。習近平指出:“新形勢下,中美應該合作、能夠合作的領域更加寬廣。機會需要創造,創新才有機會,正所謂‘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於未形’。中美都是富有創造力的民族,在推進兩國關係發展上,尤其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而創新。我們雙方應該創新思維,不斷挖掘合作潛力、培育合作亮點。”從維護亞太經濟增長和繁榮到共同幫助第三國可持續發展,從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到打擊跨國犯罪,從穩定朝鮮半島局勢到影響緬甸以中美均能接受的方式實現改革與和解,都是富有潛力的中美現實合作點。習近平指出:“期待中美在亞太地區尋找更多契合點,不斷增進戰略互信,同地區國家一道,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繁榮。”

  習近平提出培育中美兩國共同“朋友圈”

  圖為:2015年9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布萊爾國賓館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兩國元首在前往布萊爾國賓館的路上邊走邊談。

  四、在應對挑戰中鞏固“朋友圈”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雖然,中美之間因歷史遺留問題、現實矛盾與潛在衝突並存,不穩定與不確定因素也在不斷增加,致使中美之間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但是,這並不影響中美兩國發展與鞏固共同的“朋友圈”,因為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更多、發展的空間更大,同時,在應對挑戰中才能培養出真感情、考驗真朋友。習近平指出:“當前,亞太地區面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機遇,但也存在海洋權益、島嶼爭議等問題。”

  第一,應對意識形態差異。中美兩國兩個政體之間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政治傳統、價值體系和文化,這使美國對中國政府懷有疑慮。此外,美國媒體經常刊登關於貶損中國和中美關係的報道,中國的媒體也會發佈少量關於美國的一些聳人聽聞的負面故事或評論以吸引眼球。使得兩國的少數人員和機構增加了彼此間的懷疑。習近平指出:“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是當代世界的基本特徵。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人類文明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我們應該積極維護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對話交流,相互借鑒而不是相互排斥,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美在培育共同“朋友圈”的過程中,當然需要克服雙方在戰略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差異引發的摩擦,但也要同時認識到不同的文化、傳統及思維方式對於中美和平地進行戰略博弈的重要意義。在雙方實力不斷接近的情況下,任何試圖以自我標準改變對方利益取向或行事方式的嘗試不僅將於事無補,還有使我們重蹈近代歐洲以及冷戰全面對抗覆轍的可能。

  第二,應對“中國威脅論”。“中國威脅論”在美國由來已久。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就曾炒作過一陣“中國威脅論”,其大背景是美蘇冷戰。而目前的“中國威脅論”始於冷戰後,蘇聯的威脅消失,中國由於經濟、政治、軍事等綜合實力的全面崛起,越來越被美國警惕和攻擊。中國在東亞地區的主導性和影響力日益增強,同幾乎所有國家建立起不同類型的夥伴關係,其中一些夥伴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中國也成為絕大多數周邊國家的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儘管我國不斷強調不會尋求將美國排擠出亞洲,但是美國領導人仍然很擔憂中國可能會試圖控制該地區,並且這種控制是以犧牲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和利益為代價的。為此,習近平有力地駁斥了“中國威脅論”,他指出:“面對中國發展,有些人認為發展起來的中國必然成為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牛魔王。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好在真理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會隨著這樣那樣的説法而改變。” 他向全世界各國呼籲:“中國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國一道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

  第三,應對複雜的地區熱點問題。首先是朝核問題。中美對朝核問題的感受存在較大溫差,朝核問題對中國影響近在咫尺,中方著力推動以“六方會談”為主渠道的談判解決模式。而美國看重對朝鮮施壓所能産生的效果。美國在東北亞積極部署先進的戰機、武器系統,維持其駐軍,使朝鮮半島及中國北方的安全面臨很大壓力。其次是南海和釣魚島問題,中方的態度十分明確,即中國的主權不容忽視,外部勢力不應插手中國與有關國家雙邊的爭議。而美國政府名義上聲稱在南海爭議問題上不持立場,但官方層面持續加強同菲律賓、越南等聲索國的關係並在多邊場合對中國進行含沙射影的指責。針對地區熱點問題處理,習近平提出了中國方案:“當今世界仍不太平,國際熱點此起彼伏,加強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緩。伊朗核問題的解決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啟示。第一,對話談判是解決熱點問題的最佳選擇。對話協商雖然費時費力,但成果牢靠。第二,大國協作是處理重大爭端的有效渠道。國際社會是命運共同體。大國要像伊朗核問題六國那樣成為解決問題的中流砥柱。第三,公平公正是達成國際協議的基本原則。各國的正當關切都應該得到妥善解決。國際爭端要公正解決,搞雙重標準行不通。第四,政治決斷是推動談判突破的關鍵因素。各方應當抓住主要矛盾。”

  面對中美兩國面臨的各種挑戰,習近平指出:“中美兩國各具特色,歷史、文化、社會制度、民眾訴求等不盡相同,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難以避免的。世界是多樣的,沒有分歧就沒有世界。一個家庭裏還經常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有了分歧並不可怕,關鍵是不要把分歧當成採取對抗態度的理由。有些分歧是可以通過努力解決的,雙方應該加把勁,把它們解決掉。有些分歧可能一時解決不了,雙方應該多從對方的具體處境著想,以務實和建設性的態度加以管控。只要雙方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則,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中美兩國關係就能避免受到大的干擾。”

  “行同趨同,千里相從。”中美關係始於亞太,重在亞太,在亞太成為新的國際戰略高地的宏大背景下,中美從亞太地區做起,培育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為世界立典範。習近平指出:“只要我們堅定方向、鍥而不捨,就一定能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得到更大發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