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默克爾的挑戰

2016-06-14 08:53:14|來源:中國網|編輯:王瑞芳

  6月12日—14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自2005年就任德國第8任總理以來,這已是默克爾第9次來華。同時,兩國總理間的熱線電話也是世界上利用率最高的“熱線”。

  對此,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認為,德國在歐洲國家當中是與中國政治關係最密切的國家,默克爾與中國的領導人也有很好的個人關係:默克爾很重視對華關係,她個人也希望至少每年訪華一次——就像前總理施羅德那樣,以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親自推動中德關係的發展。

  多年以來,中德關係一直比較穩定。中國總理朱鎔基和德國總理施羅德就用“歷史最好水準”來形容中德關係。之後,雙邊關係一直被中方視為“歷史最好時期”。尤其是近十年來,中德之間實際上形成了一種中國市場與德國技術間的經濟共生關係:德國佔據歐盟對華出口額的一半;德國是對華提供發展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德國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慷慨的國家。這种經濟共生是一直並且日益密切的政治關係的基礎。

  然而,中國不可能永遠處於産業鏈的下游,隨著中國沿價值鏈的攀升,這種基於“技術換市場”之類的貿易和經濟領域的“共贏”而帶來的中德和諧關係將受到挑戰。

  實際上,問題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目前中德關係中的機遇與壓力並存。比如,德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並不高、德國企業界經常抱怨中國的經營環境、中德企業在技術和市場上存在競爭、某些德國企業和權益組織要求對華強硬、價值觀上的分歧在掣肘中德關係甚至有成為定時炸彈的可能。為此,在默克爾行前,德國輿論界特意提醒她:高位運行的中德關係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

  當然,分歧和摩擦並不可怕,實際上,默克爾此行就是為這些挑戰而來!

  經貿是中德關係的壓艙石,需要加強。金融危機後德國經濟能在“歐豬五國”的包圍中快速發展,中國需求是主要原因。因此,默克爾的訪華團中,經常有大批的名企高管和內閣成員。此次為進行第四次中德政府磋商,更是帶來了包括6名德國政府部長,以及德國漢莎航空等多家大企業的行政總裁。除了政府磋商,中德已建立了20多對磋商對話機制。儘管德國所擅長的領域和中國試圖突破的領域之間存在重疊,但這種互動機制和態度,能夠保證中德關係的大方向不變。現在,以一帶一路為平臺,促進中德企業的優勢互補、創新合作,推動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有效對接,經貿壓艙石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同時,默克爾要克服民粹主義的干擾和影響,避免中德關係動蕩甚至觸礁。2007年9月,默克爾在總理府會見達賴,導致中德關係跌入低谷。埃德蒙·伯克曾對代議制民主進行闡釋:政府和立法關乎的是理性和判斷,而非傾向性;你的代表對你應盡的義務不僅是他的勤奮,還有他的判斷;如果他讓自己的判斷屈從於你的觀點,那他就不是在為你服務,而是辜負了你。

  然而,這還不夠,求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由於中國現在對每一個全球性問題都有影響力,德國及其所在的歐洲要與中國有更廣泛的戰略利益關係,才能確保經貿領域合作的持久。而為了世界和和諧,中國也希望德國乃至歐洲能夠在國際政治中扮演強有力的角色。

  默克爾可堪此重任!她內政有方、外交有術,長袖善舞,是個能夠掌控局面、辦成事的人。她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東難民潮、烏克蘭危機等重大事件中非凡的領導能力,使她成為繼撒切爾夫人之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領導人。她完全有可能在歐洲框架、西方立場的限制下,作為中西方溝通、合作的橋梁,促進全球治理的進步。

  九九歸一!九次訪華,默克爾總理都是為了中德友好這一個目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前八次對中國不斷了解的基礎上,如果這次能在制定一個更宏觀、更全面、更具全球意義的對華政策上獲得啟發,默克爾將不虛此行!(趙瑞琦)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