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歐洲盃在中國遇冷 只因是紙媒衰落?

2016-06-15 10:01:53|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王瑞芳

  近日,媒體人王旭在騰訊《大家》裏撰文,認為今年歐洲盃是氣氛最淡的一屆,這同紙媒的衰落有直接關係,以烏合之眾為主的自媒體,是無法在體育這麼一個以專業和細分為特徵的領域中貢獻出真正的服務。

  歐洲盃在中國遇冷,這是不爭事實。不論是網媒還是自媒體,至少歐洲盃的氛圍沒有營造起來。而紙媒更是在這一“很可能是足球世界最高水準的杯賽”具體報道上乏善可陳。動輒因某個話題都能刷屏的微信圈,歐洲盃的流行段子幾乎沒有。王旭認為專業的紙媒報道最能烘託大型足球比賽氛圍,就好比98法國世界盃和當時剛辦起的《南方都市報》互相成全,04歐洲盃與當時報紙新貴《新京報》交相輝映。不否認專業紙媒、專業記者是歐洲盃這種高水準足球比賽最大推手,筆者認為歐洲盃在中國遇冷,深層原因還在於,這種精神消費的主體需求衰退了。

  歐洲盃是歐洲文化的集大成載體。説到世界足球文化,中心地帶無疑在歐洲。對中國人而言,歐洲文明和文化曾經須仰視。而近些年隨著歐洲經濟和全球影響力的日薄西山,歐洲文明早已失去對中國人的神秘感和遠視感。而歐洲主要國家長期受經濟蕭條拖累,足球發展呈現極度不平衡,足球在觀賞層面越發單調,這些年歐冠聯賽總是西班牙球隊當家就是例證。而中國作為日益崛起的新經濟,日益平視深處泥淖中的歐洲文明,過去中國人為歐洲盃瘋狂,其中有折服膜拜歐洲先進文明的意味,如今看歐洲文明可以直接前往,欣賞世界上一流球員競技,在大牌球員雲集的中超就可滿足。更何況就連曾經讓中國球迷頂禮膜拜的國際米蘭已為中國公司控股,歐洲盃曾經的“看先進文明窗口”之義盡失,還有多少人熬夜看“對我們而言沒多少神秘感距離感的歐洲盃”?

  其次是隨著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中國人的娛樂方式已發生深刻變化。中國人的娛樂重心曾經經歷電視、電腦、手機的遷移。電視輝煌期正是世界盃歐洲盃奧運會如日中天時期。電腦輝煌期正是網劇電子遊戲風靡之時,而手機時代正是情懷文段子文大行其道時期。欣賞歐洲盃這種大型競賽需要長時期專注力,電視正好符合這一特徵。而手機自媒體閱讀只能培養即時短時間娛樂趣味,欣賞歐洲盃一要長期關注對球星很熟悉,二要一看比賽至少花2個小時,習慣自媒體娛樂方式的當代中國人,對這種傳統消遣只會排斥,哪有的耐心情懷長時間追一個時間成本極高的體育競賽?我們常常有一個錯覺,以為沉迷自媒體的都是新人類,而事實是中國最愛微信朋友圈的恰恰是成長時娛樂極度匱乏的60後、70後、80後,這些曾經的歐洲盃鐵桿現在玩微信樂此不疲,歐洲盃情懷正離他們越來越遠。

  歐洲盃遇冷因紙媒衰落?紙媒衰落導致歐洲盃報道不夠專業全面缺了氛圍,這只是表像,需求決定內容供給,根源其實還在中國文明再次與曾經先進的歐洲文明平起平坐,以及自媒體定義的中國人時下普遍的“即時時間娛樂習慣”上。(程振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