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癌症母親設計生態棺材 用出生的方式迎接死亡
如果一個故事,把創新設計、身患絕症的母親、安葬的理念、面對死亡的感悟思考、孩子家人與其共同走完生命最後路程的計劃等元素都一併展現,難免讓人涌起一種複雜難言的潮濕,在這種靜美沉緩中心生敬慕。
荷蘭56歲的癌症晚期患者蘇珊,設計出了一種環保和人性的生態棺材,可以讓人去世後自如舒適的以側躺蜷曲的體位入殮,以初生嬰兒般的放鬆姿勢被安葬。
蘇珊十年前被確診為乳癌,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她的病情在穩定了4年後惡化了,癌細胞擴散到了肝臟。今年年初,蘇珊的第三期化療失敗了,她的腫瘤醫生告訴她,病情已無藥可救,勸時日無多的她儘快完成自己的心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作為一個擁有四個孩子們的母親和四個孫輩的祖母,蘇珊和丈夫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與丈夫合葬的墓園早在幾年前就選好了,在兩棵蒼翠高大的連根樹下,是他們鍾愛的方式,與自然相容,和綠色相伴。蘇珊不想對葬禮的具體細節做任何安排,她認為那是家人和親友的事。
蘇珊平靜地説,自己早已不懼怕死亡,可漫無目的地等待死亡降臨,卻也不是她的風格。在最後的日子裏,她心中涌起的全是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對所有生命的仁慈悲憫,她特別想為自己和他人做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在想到如何安置自己離世的軀體時,蘇珊突然發現所有的棺材都只有一種方式入殮,那就是頭朝上筆直地仰臥于棺內下葬。蘇珊不喜歡這種方式,她想:我活著的時候從未如此躺著睡過覺,我總是側身蜷臥著。人們都説側身蜷臥是嬰兒體位,既然我是如此來到這個世界上,那麼為何不以這種姿勢離開呢?我的親人為我入殮時,能看到我以平日裏他們熟悉的睡姿,舒服自然地蜷臥著,一定對我的離去多了幾分安心和釋懷。
於是,作為室內裝潢和傢具設計師的蘇珊,決定自己著手,設計一款人性化的棺材,讓逝者無需直挺挺地躺在棺木裏。蘇珊從荷蘭殯葬業報紙中得知,只要給遺體進行適度的熏香和精油處理,身體可以保持一定的柔軟和溫度,並以自然舒適的睡姿下葬。
蘇珊設計出了一款拱形,純羊毛氈環保面料的棺材。棺材內部柔軟寬大,逝者可以像在母親的子宮內一樣以嬰兒的蜷曲體位安眠下葬。雖然比一般的木質棺材寬大,但蘇珊考慮到了荷蘭的標準墓地規格,這款棺材比例適當,完全可以安放其內。
為了保證所有的棺材材料都是環保再生的,材質沒有任何金屬原料,所以蓋棺的方式,不是用釘子封棺,而是用帶子繫上。
本來只是給自己設計棺材,但是她的想法立馬得到大眾的讚賞和支持。很多給親人下過葬的人都來和蘇珊分享經驗:你的設計思路太好了。我家人去世前一直都是側身屈肘睡著的,可是入殮前,為了適應棺材,我們不得不攤平他的背脊和手肘,讓他僵硬地躺在冰冷狹小的棺木中。為什麼不能讓他以自己喜歡並感覺舒服的方式離開呢?
蘇珊接著又設計出了其他四種不同款式和用料的棺材,總共五款人性化的生態棺材,有木制的,羊毛氈的,不同形狀的,供有需要的人選擇。生態棺材已經投入生産,開始預定,于2016年6月正式上市。
在蘇珊設計棺材並生産推廣的這幾個月,她的四個孩子、四個孫子和先生都興致勃勃地參與了全過程。她很欣慰,能把自己人生最後階段的烙印銘刻在這些她親手設計的新型棺材中。她希望能用此方式,留給所有的生命更多關愛。
蘇珊説,其實專注完成自己的心願,也是克服死亡恐懼的一種辦法。剛得知自己患癌症時,蘇珊還不到46歲,曾非常絕望。為了好好活下去,她去臨終關懷的老人院,和那裏的老人交流對死亡的看法。
老人們告訴她,要想活,就專注于活著,而非死亡。別一天到晚讓自己被死亡的陰影籠罩。死亡自然會來的,它沒來時,就讓它像肩頭的灰塵一樣滑落。
蘇珊豁然開朗,專注于生活和自己喜歡的事。她家的花園裏,有很多樹木和花草,春天時,美麗的櫻桃花開放,蘇珊喜歡在那裏思考,作畫,設計草圖。日子一天天,一週周過去了,她不去假設還能活多久,就這樣能夠走多遠就走多遠,直到生命的終結。
蘇珊一生設計了很多有特色的傢具和室內功能項目,每一兩年堅持在自己居住的城市辦個小畫展。從2014年的畫展中,看得出蘇珊的畫作都是那麼色彩明亮,充滿童趣。
棺材設計完成並投産了,目前蘇珊正在約旦和自己的一個孩子度假。她打算這樣和所有四個孩子的每一個分別度一次假,孩子可以在假期中好好和她相處,問她一些他們想知道的事,談他們想單獨和母親交流的話題。
蘇珊説,我不願數著日子看生命的流逝,而是迎接日子享受生活。死亡並不有趣,但也可以是美麗的。(作者:荷蘭在線專欄作家 魏蔻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