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來了,幼兒園建設也該跟上
各地政府付出了諸多努力,為何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還是沒能徹底緩解?供需基數過大,這是客觀情況,但是各地政府在幼兒園建設方面是否足夠重視、是否落實到位,可以打個問號。
徹夜排隊、抽籤搖號,幼兒入園難的問題幾乎成為季節性輪唱,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被輿論晾曬一番。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訪了安徽合肥部分幼兒園,發現“入園難”的問題愈演愈烈。尤為嚴重的是,往年只是公立園入園難,今年民辦幼兒園名額也相當緊張。
“入園難”並非合肥獨有,這幾乎是全國大中城市的通病。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6%的受訪者所在地區普遍存在“入園難、入園貴”的現象。2015年年底,中國社科院發佈的《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指出,學前教育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但還未根本解決。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二孩時代”的全面來臨,“入園難、入園貴”還會進一步突顯。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接受採訪時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全國每年預計新增300萬名兒童,按現在的學制,3年後會有900萬兒童在幼兒園讀書,學前教育壓力很大。
到底該如何緩解幼兒“入園難”的問題?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中央財政學前教育項目經費投入500億元,快速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從各地來看,近年來許多地區都加大力度進行公辦園建設,尤其是在資源嚴重不足的農村地區創辦幼兒園,充分利用中小學佈局調整的機會,將富餘資源及其他公共資源改建、擴建幼兒園。在城市,各地政府採取措施,把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辦成普惠性幼兒園。在此基礎上,鼓勵企事業單位、集體和民間力量辦園。通過補助生均經費等多種方式,形成民辦公助的普惠性幼兒園。
各地政府付出了諸多努力,為何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還是沒能徹底緩解?供需基數過大,這是客觀情況,但是各地政府在幼兒園建設方面是否足夠重視、是否落實到位,可以打個問號。六年前就有專家分析斷言,緩解入托難中國還需要5年時間,如今6年時間過去了,入托難的問題也只是在一些文件中得以緩解,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一如既往。
同新華社記者披露的“入園難”問題相對應的一則新聞是,浙江省教育廳等部門近日聯合下發《浙江省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根據規定,從7月1日起幼兒園將成為浙江住宅小區的“標配”,與新建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使用。幼兒園成為住宅小區“標配”,這也並非浙江首創,此前一些城市也都推出過類似政策,但有沒有執行下去,還要畫個問號。
在幼兒園的投入和建設方面,政府相關部門難免糾結于種種宏觀研討以及規劃之中,但在普通百姓的眼裏,建設一所幼兒園到底需要多高的成本?與政府部門的其他支出相比,幼兒園的建設成本真的很高嗎?何況,我們還一直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
“政府有為,社會有力,娃娃有位。”幼兒園的發展和建設不能止步不前,既然我們要許諾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未來,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就是當務之急。(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