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寬鬆教育"留給日本的教訓

2016-06-22 08:29:46|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日本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超越原西德,成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國家。此後,日本經濟持續發展,躋身發達國家行列。毋庸置疑,注重勤奮努力和平等的日本教育制度做出了巨大貢獻。

  每當談論起現在的日本教育問題,“填鴨式教育”與“寬鬆教育”之爭總會成為話題。從二戰結束後到20世紀80年代為止,日本教育可以説是“填鴨式”的。在當時的日本,擁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首先考慮如何提高“考試技巧”,考上名牌大學。這使得當時的日本社會將大學考試與進入一流企業就職作為成功標準,令學生的日常生活變成“考試生活”,性格扭曲、患有精神疾病的學生數量增多。與此同時,伴隨考上大學的滿足感上升,大學生不學習、視大學生活為休閒消遣的現象比較普遍。

  為此,日本于2000年前後引入“寬鬆教育”,試圖通過強制減少學習時間,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及養成豐富感性認知、創新思維的機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比如去農村進行挖紅薯的體驗、學習英語或漢語、通過揀垃圾來培養志願者精神等。

  但自2000年前後引入“寬鬆教育”後,日本常用來評判學生學習能力的PISA(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和TIMSS(國際數學和科學評估)兩項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學生的排名明顯下降。“寬鬆教育”開始受到日本很多學生家長的批判。

  最終在2010年初,日本重新審視“寬鬆教育”,增加中小學上課時間,並於2011年開始,正式實施“脫寬鬆教育”計劃。

  批評“寬鬆教育”的聲音中最知名的案例是“圓周率=3教育”。意思是,日本老師教小學生圓周率時,過去一直是説“圓周率=3.14”,但引入“寬鬆教育”後,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時間也後延了,即不得不先教小學生“圓周率=3”。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小學生幾何理解能力的降低。

  回顧全過程,一國教育體制迎合時代而隨時變化是值得肯定的,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是否有應變能力足夠強的老師。從這個意義上看,教育體制之爭只是問題的一部分。在日本“寬鬆教育”時代,能掌握培養學生豐富感性認知和創造力教育理念的教師為數甚少。

  當前日本正在“脫寬鬆教育”的路上前進,嘗試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逐步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同時嚴格考核教師的稱職程度和實際成績。比如,日本政府正圍繞教師資質問題聽取來自家長與學生的意見。此前,日本教師基本只要在大學畢業後通過考核,取得資格證,就可以維持到退休。而今,每10年進行一次教師資格考核的做法漸成主流。

  教育制度左右著一個國家的未來。筆者認為,為有效應對今後的變革,學校老師完全沒必要像現在這樣成為資格職業,而是應像企業管理人員、社會活動家、藝術家以及體育運動員等社會群體那樣,教育事業需要更多“有豐富社會經歷者”參與其中。(松野豐)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