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敢為天下先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

2016-06-22 21:22:47|來源:南方網|編輯:靳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論斷,把創新發展提高到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擺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總書記又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和任務。總書記對廣東寄望殷殷:“廣東是經濟大省,不僅地區生産總值要支撐全國,結構調整也要支撐全國,必須在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上走在前列,當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6月22日《南方日報》)

  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廣東,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和中央部署,立足自身實際,堅定不移地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在全國率先編制了“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行動綱領和總路線圖,全球最大的創新圈——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全面啟動,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南粵大地蔚然成風,一大批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備受關注。總結分析創新驅動發展的“廣東路徑”,有這麼幾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高位推動、政策引領。中央相關文件出臺後,廣東迅速行動,在全國率先成立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領導小組,省委書記胡春華親自任組長,加強戰略部署和全局指導;廣東省委、省政府每年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對相關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舉措——《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及系列配套實施細則,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及信貸風險補償、創新産品與服務遠期約定政府購買、經營性領域技術入股改革等政策措施均屬國內首創,充分體現了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投入資金鼓勵企業加大投入,極大地調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積極性,企業家創新更有底氣;“重物輕人”問題得到扭轉,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獎勵科研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不低於50%,一大批創新型人才向廣東聚集,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加快;各項保障政策逐步完善,政策創新紅利逐漸釋,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了強大動力。

  二是突出重點、協調推進。創新能力強、集約化程度高是廣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最大特點,也是優勢所在。全省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2.5%,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技術自給率提高到70%,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準;全省從事研發人員達52萬人年,規模居全國第一。同時,全省86%的高等院校、94%的研發投入、93%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0%以上的發明專利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區。為此,廣東以加快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逐步打通延伸珠三角協同創新鏈條,促進技術、人才、信息加速流動,深圳、廣州兩大城市引領,珠三角其他7個地市協同支撐,“1+1+7”的創新“雁陣”逐漸成形,成為帶動全省創新發展的主要引擎。另外,粵東西北地區主動借力,不斷加快對接融入珠三角步伐,主動接受珠三角輻射帶動,利用珠三角的産業、技術、品牌、人才等資源,一方面拓展了珠三角優化發展的空間,同時也加快了粵東西北振興發展。

  三是揚長補短、形成合力。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短板”,在於整體科教資源比北京、上海和江浙地區相對落後,創新源頭動力不足;“長板”則是市場化程度高,製造業發達,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産業的能力強。為此,廣東一方面注重“揚長”,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創新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讓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取得明顯成效。先後培育出了華為、中興,騰訊、格力、美的、比亞迪等在國內外均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科技型企業超過5萬家,5家企業躋身世界國際專利申請50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機械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全省科技創新主力軍。另一方面注重“補短”,去年組建了新的省科學院,啟動了高水準大學建設和高水準理工科大學建設工作,推動廣東高校科研實力特別是理工科實力有望躍上大臺階,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更多的源頭活水。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中央已經確定了我國科技面向2030年的長遠戰略,決定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搶佔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面對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機遇,廣東唯有按照“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在充分挖掘優勢的基礎上,繼續發揚先行先試、敢闖敢拼的精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當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南方網劉龍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